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闻不如目见的意思、耳闻不如目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闻不如目见的解释

[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others] 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崔浩传》

详细解释

谓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九章:“ 包包 说:‘天使的翅膀都是这样的。’‘啊,是的是的,真是耳闻不如目见。天使呀,您来有什么话对我说。’”亦作“ 耳闻不如眼见 ”、“ 耳闻不如目睹 ”。《旧唐书·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説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説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闻不如目见”是一个汉语常用成语,字面含义为“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强调亲身观察比间接听闻更可靠、更具真实性。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中“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后逐渐演化为固定短语。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耳闻”与“目见”构成对仗结构,通过听觉器官“耳”与视觉器官“目”的对比,凸显直接感知的差异性;“不如”作为比较连词,强化了视觉认知的优先性。

现代汉语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听到的不如亲眼看见的真实可靠”,着重强调该成语在认知论层面的指导意义。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成语衍生出两层核心内涵:其一指信息获取渠道的可信度排序,其二暗示实践验证的重要性。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学者常引用此成语强调田野调查相较于文献研读的不可替代性。

该成语的语法功能具有多样性,既可作谓语强调认知方式,如“办案人员深知耳闻不如目见,遂赴现场实地勘查”;也可作为宾语前置的引语,如“古人云‘耳闻不如目见’,这起案件需要重新勘验物证”。在语义场分析中,其近义表述包括“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反义概念则有“道听途说”“以耳代目”等。

网络扩展解释

“耳闻不如目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真实可靠”,强调亲身观察的重要性,常用于说明直接经验比间接传闻更可信。


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比喻通过实际观察或亲身体验获得的信息,比单纯听来的传闻更准确可靠。常用于倡导实践或批判仅依赖间接信息的行为。

  2. 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历史故事:战国时期,魏文侯欲选邺城太守,谋臣翟璜建议亲自考察候选人,最终通过实际观察选中了西门豹。这一典故进一步诠释了成语的实践意义。
  3. 用法与例句

    • 语法:复句式结构,多作分句或补语,可独立使用。
    • 例句:明代《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4.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
    • 反义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应用场景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参考《说苑·政理》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萃出羣百寿汤白苎衫傍顾彪口冰上曲棍球不因人热彻兵雠怼道诀倒睨德煇吊水肥效诡错国别过街溜果馅饼海畔浩唱滈汗鹖旦横悖黄軦宦籍家货颊腮解化系留进艸进港精细箕扫急景流年局宇客窗类多两喈励声楼舩门号怒吽吽蟠泊喷勃披涉千伯浅中洽通劝相群牧判官宂贱软话石栏干石马时值甜菜外繇王门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