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覈举的意思、覈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覈举的解释

审核荐举。《后汉书·卢植传》:“用良者,宜使州郡覈举贤良,随方委用,责求选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覈举”是由“覈”与“举”组合而成的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本义及古代文献用法分析。

释义与源流: “覈”读作hé,本义为仔细审查、验证,如《说文解字》释“覈”为“实也,考事而笮,邀遮其辞,得实曰覈”。引申为严格查核、辨明真伪。“举”则有提出、推选、列举之义,如《周礼》载“以举贤良”。二者结合,“覈举”可解作“经严格查核后提出或推举”,或“详细列举并核实”。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政论及考绩制度,如《后汉书》中“覈举良能,务在实才”,指经核查后选拔人才。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亦用“覈举名实”描述考据学方法。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罕用此词,但在研究古代制度或文献训诂时仍具学术价值,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汇,释义为“审核并荐举”。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2. 许慎.《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3.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覈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用词“核举”相通,主要用于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覈举”指审核并荐举人才的行为,强调通过严格考察后推举符合标准的人选。该词由“覈”(通“核”,意为审核、核实)和“举”(荐举)两部分组成,体现古代选官制度中考核与推荐并重的特点。

  2.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卢植传》的记载:“用良者,宜使州郡覈举贤良,随方委用,责求选举。”此句意为选拔贤能之士时,应要求地方官员严格审核并荐举人才,根据实际情况任用。

  3. 使用场景
    在古代文献中,“覈举”多用于描述官员选拔或人才举荐的规范性流程,例如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时需经过层层审核,确保被荐者德才兼备。

  4. 字形与演变
    “覈”是“核”的异体字,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核举”,但含义一致。这种用字差异反映了汉字简化前后的不同书写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宝阶禀生财马惨苦参体承露囊川奠独断专行兑子风风势势附骥攀鸿狗彘不如乖寡瞽直含油层怀妊胡臭活寡鬋鬓将仕郞结驷击中要害橘黄科治空地旷淡莱孱六冲罗酆山盲肠炎蒙没明志目不窥园闝客乾草牵梦器鉴青绮门齐奴物亲幸期数鹊镜麴室染化荣映时绌举盈螫手解腕守徼悚企俗调僮牧吻合稳健鲜辉晓纬稀薄鞋篮西方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