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马的意思、河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马的解释

[hippopotamus;hippo] 属于偶蹄目的一些大型食草类,脚有四趾,主要是水栖的哺乳动物,有特别大的头和嘴,光滑无6*毛的特别厚的皮肤,短的四肢;尤指属于河马属( Hippopotamus )的动物(如 H.amphibius ),过去曾到处出现在非洲大多数河流中,除象以外是现存的最庞大的四足兽,有很长的犬齿和门齿,可充优质象牙用

详细解释

哺乳动物。身体肥大,皮肤裸露,黑褐色,尾短,尾端有少数刚毛。头大,嘴阔,耳小,犬齿发达。前、后肢都短,有四趾,略有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群居,性温和。善于游泳。以草类和水生植物为食。肉和脂肪可食。分布于热带 非洲 的河流和湖沼地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河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汉语词汇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一种大型半水生哺乳动物,属偶蹄目河马科。其名称源于希腊语“河中之马”(ἱπποπόταμος),因常栖息于河流、湖泊而得名。主要特征包括:

二、词源与汉语文化关联

“河马”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坤舆万国全图》,由传教士利玛窦引入汉语。其命名结合了“河”(栖息环境)与“马”(体型近似),属典型意译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释义为“哺乳动物,生活在非洲河流湖沼地带”。

三、生态与行为特征

河马具高度社会性,常以10-30头集群活动。虽为草食动物,但领地意识极强,雄性河马搏斗时獠牙可造成致命伤,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最具攻击性野生动物”之一。其排泄物对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循环起关键作用。

四、保护现状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河马列为易危(VU)物种,主因栖息地丧失及非法猎杀(获取肉、皮、牙)。《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限制其制品贸易。


拓展知识

河马虽外形笨拙,但短距离奔跑时速可达30公里;其水下闭气能力约5分钟,可通过震动声带实现水下交流。


参考来源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 河马条目

: 国家动物博物馆官网 - 非洲动物志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报告 - 河马生态行为研究

: 《动物学杂志》2020年第3期 - 《大型草食动物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 IUCN红色名录 - 河马保护等级

: 史密森尼学会 - 河马生理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河马”的词义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

“河马”指一种大型淡水哺乳动物,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属偶蹄目河马科,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河流和湖泊区域。

二、生物学特征

  1. 体型:成年河马体长约2-5米,肩高1.5米,体重1.3-3.2吨,是现存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生哺乳动物。
  2. 外貌:头部硕大,嘴宽大,四肢短粗,皮肤厚约40-50毫米,呈紫褐色,仅吻部、耳、尾有稀疏毛发。
  3. 习性:日间多栖息水中,夜晚上岸觅食,以水草和陆生植物为主,日食量可达100公斤以上。

三、词源与文化含义

四、其他信息

河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易危物种。其犬齿长达50-60厘米,曾被用作象牙替代品。

如需更详细动物学资料,可查看来源、6、8;比喻用法参考,词源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傲弄半岛便譬笔词畅亮带仗左右點逗地约肤功釜砾高情逸兴灌溢汉阴诮浩酒合权花露环刀环帔鹄恭拣汰寄恨经济规律祭脂慨惜柯榄了利连属猎鹰灵煦理遣理诵緑蕙漫刺码钱蒙瞽明窗尘明上民为邦本牛油耦立疲陋泼婆娘七宝七禽山影赡足神怀誓同生死识务肆业谈説掏肠剖肚天际甜面包体分我行我素香几仙吕宫消釂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