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 六十年代产生的一种文学流派名称,是一种阴暗、悲观、绝望的幽默。他们的代表人物有 约瑟夫·赫勃 、 小库尔特·冯内格特 、 约翰·巴斯 、 托马斯·品钦 、 唐纳德·巴塞尔梅 等。这些人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把恐怖和滑稽结合在一起,把生活理解为一出荒谬可怕的喜剧。1965 布鲁斯·杰伊·弗理德曼 编了一个选本,收录了一些作家作品片断,命名为“黑色幽默”。从此以后,这股潮流就以黑色幽默的名义著称于世。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就像一个人在砸自己家的电视机、大柜子和锅碗瓢勺,还说这不是砸自己,而是砸了仇人家的电视机等等。这不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吗?” 叶文玲 《长塘镇风情·晚雪》:“可是根据各种传闻,创编一点类似黑色幽默派的民间文学,这个小镇是从来不乏有才能的人的。”
黑色幽默是一种以荒诞、讽刺和绝望为内核的文学流派与艺术表现手法,其核心在于用喜剧形式呈现悲剧内容,形成“笑中带泪”的独特效果。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概念
黑色幽默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通过夸张、扭曲现实的手法,将痛苦、荒谬与滑稽结合,展现对现实的无奈嘲讽。西方评论家称其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因其常以冷漠态度描述灾难性场景。
思想基础
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强调世界的无意义与个体的孤独。作家通过反传统叙事,揭示社会压迫与人性异化,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官僚制度的荒诞。
悲喜交织
用轻松调侃的语调叙述阴郁故事,例如:临刑者询问绞刑架是否结实,或战争中士兵以荒谬逻辑求生。
荒诞与变形
放大现实的矛盾与丑恶,塑造“反英雄”角色(如懦弱却精明的士兵),情节常打破逻辑,呈现寓言化倾向。
冷漠与反抗
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绝望,如《万有引力之虹》中科技与毁灭的悖论,体现个体在荒诞中的无力感。
黑色幽默不仅是文学概念,也渗透到影视、戏剧等领域。例如电影《奇爱博士》用核战危机讽刺冷战思维,或日常对话中以自嘲化解困境(如“我穷得只剩幽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理论背景,可参考《大英百科全书》词条或文学史研究资料。
黑色幽默是一种特殊的幽默形式,其特点是以冷嘲热讽的方式表达对残酷、离奇、悲惨等主题的笑话或笑点。它常常涉及不道德、敏感或令人不悦的内容,通过夸张、讽刺、扭曲等手法来达到戏谑和发人深思的效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黑(黑部首:黑;黑笔画数:12),色(色部首:色;色笔画数:6),幽(幽部首:幺;幽笔画数:3),默(黽部首:黑;黽笔画数:14)。
来源:黑色幽默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语中的“black humor”。由于其与喜剧形式截然不同,因此被赋予了独特的名称。
繁体:黑色幽默(繁体中文:黑色幽默)。
古时候汉字写法:黑色幽默(古代汉字写法:黑色幽默)。
例句: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困境,让大家忍俊不禁。
组词:黑暗、黑白、幽默感、黑幕等。
近义词:讽刺、挖苦、冷笑话。
反义词:轻松、欢笑、幽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