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夫的意思、河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夫的解释

治理河道的夫役。《元史·河渠志一》:“歷视坏隄,督巡河夫修理。”《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东昌府 李大人 到了,要见抚台回话,走到此地,过不去……派了河夫、地保打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河夫(hé f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被官府征调从事河道治理、疏浚、堤防修筑等劳役的民夫。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治河劳役者

    指古代承担国家河道工程(如黄河、运河等)体力劳动的役夫。他们通常由地方政府征发,从事挖河、筑堤、抢险等繁重工作,是古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劳动力来源。《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河夫,即河工,治理河流的夫役。”

  2. 河工的同义表述

    在历史文献中,“河夫”常与“河工”互换使用,但更侧重其“被征调服役”的身份属性。如《宋史·河渠志》载:“发河夫三万,塞决河”,此处“河夫”即指征调的治河民工。


二、词源与构词解析


三、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1. 征役制度

    自秦汉至明清,朝廷为治理水患、维护漕运,长期实行“河夫制”。河夫多从沿河州县农户中强制征派,服役期间常面临艰苦条件与人身风险,如《明实录》提及“河夫冻溺死者众”。

  2. 职能范围

    河夫不仅参与日常堤防维护(如“岁修”),亦在洪水决口时承担紧急抢险任务。清代河道总督靳辅在《治河方略》中详述河夫分工:“有专司挑土者,有夯硪筑堤者,有巡防抢险者”。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随着近代水利工程机械化及劳役制度废除,“河夫”一词已退出日常用语,仅见于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现代汉语中,其职能由“水利工人”“河道维护员”等职业称谓替代。


五、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定义“河夫”为治河夫役,收录于第二卷。
  2. 《辞海》(第七版):在“河工”词条下注明“亦称河夫”,强调其役夫属性。
  3. 《中国水利史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详述历代河夫征调制度及社会影响。
  4. 《黄河志·卷三·黄河工程志》:记载明清河夫在黄河治理中的具体分工。

六、同义词与相关词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读者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河夫”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河夫(拼音:hé fū)指治理河道的夫役,即古代负责修筑、维护堤坝或疏浚河道的劳工。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

二、词源与使用场景

“河”指水道,“夫”指从事体力劳动的男子,合称即河道劳工。古代河夫多参与防洪、修堤等工程,常见于黄河、运河等治理记录中。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河夫”可比喻“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人”,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四、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或《老残游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壳板肋边册虫害春台挡泥板冻原翻建分总高声更进一竿过犯孩童鲎帆画舫阛阓子环生花押印家父家祖记动兢惧锦缋九子母君臣佐使亢旸泪如泉涌连峰两程莲花幕李渔旅梦昧旦晨兴猛禽母家慕羡乃我困汝褭駣樵山巧言起顶清盘跂行曲柄钻取志上辛商战参横疏不闲亲宿计所及淘河铁体湍悍颓毁兔脱午饭乌署诬谮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