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河道的夫役。《元史·河渠志一》:“歷视坏隄,督巡河夫修理。”《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东昌府 李大人 到了,要见抚台回话,走到此地,过不去……派了河夫、地保打冻。”
“河夫”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河夫(拼音:hé fū)指治理河道的夫役,即古代负责修筑、维护堤坝或疏浚河道的劳工。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
“河”指水道,“夫”指从事体力劳动的男子,合称即河道劳工。古代河夫多参与防洪、修堤等工程,常见于黄河、运河等治理记录中。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河夫”可比喻“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人”,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或《老残游记》原文。
《河夫》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指的是在河流中从事渡河任务的人。它由“河”和“夫”两个字组成。
“河”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笔画数是三;“夫”字的部首是“大”,它的笔画数是四。
《河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社会交通不便,河流是人们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负责渡河的人被称为河夫。
《河夫》的繁体字是「河夫」。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但《河夫》一词的意义并未改变,写法一般为「河伕」。
1. 他是个有经验的河夫,每天都能安全地将乘客渡过河流。
2. 河夫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为人们提供渡河服务。
1. 河流
2. 河岸
3. 河水
4. 河道
1. 渡船工
2. 船夫
3. 船工
4. 渡船员
1. 河忘
2. 岸上人
3. 不渡者
4. 不航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