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亢旸的意思、亢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亢旸的解释

指旱灾。 明 归有光 《蠲贷呈子》:“亢暘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尽。” 清 周亮工 《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山左右赤地数千里,而山左亢暘尤甚。”参见“ 亢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亢旸(kàng yá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1. 单字释义

    • 「亢」本义为高、极,《说文解字》释为「人颈也」,后引申为过度、强盛之意,如《汉书·五行志》载「亢阳暴虐」。
    • 「旸」指日出或晴天,《尚书·洪范》注「雨以润物,旸以乾物」,后特指烈日炙烤状态。
  2. 复合词义 组合后「亢旸」专指持续烈日暴晒导致的异常干旱现象。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亢旸为灾,五谷不登」,强调其与农业灾害的关联性。

  3. 文化延伸 该词在传统典籍中常与「阴阳调和」观念对应,如清代《阅微草堂笔记》用「亢旸不雨」描述生态失衡状态,体现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自然现象的哲学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亢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语境综合理解:

  1. 核心含义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亢旸主要指旱灾,表示因长期无雨、阳光过度炽烈导致的灾害。例如明代归有光《蠲贷呈子》记载“亢暘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尽”,即描述旱灾对农作物的破坏。

  2. 词义解析

    • 亢:原义为“高、极”,此处引申为“过度”;
    • 旸:本指日出或晴天,与“亢”结合后强调极端晴朗无雨的状态。
      组合后整体描述自然气候的异常现象()。
  3. 文献用例
    清代周亮工《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提到“山左亢暘尤甚”,进一步印证其作为灾害的语境使用()。

  4. 注意差异
    部分来源(如)提到“形容光彩夺目”,可能与“旸”单独使用时的“光明”含义混淆。但在古籍和主流词典中,“亢旸”更侧重负面含义的旱灾,建议优先以此为准()。

若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文献分析,“亢旸”需结合上下文,但通常指向旱灾;若需描述明媚景象,可选用“旸”或“和煦”等词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凹度白腹鄙见驳答常情瀍邙诚谢稻麦东床客东量西折断木杜鹃花墩木坊额返老归童耿晶晶禾麻合纵讲道理椒桂角蒿截长补短镜目警勗进军号金鑪炕屏累足冷冻厂僚幕丽缛镂板鸾回凤翥旅游业昧鄙没字面貌一新评赃倩代乾渡钱谦亨起获秦梁深根宁极衰气顺水推舟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束手就缚松津诉辩驼酥物力无置锥地无主霞烂宪防先礼后兵消花协查械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