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元 许谦 《与赵伯器书》:“又不知吾子屏絶传注,独抱遗经,其果他有得乎未也?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訶佛駡祖耳。” 明 如惺 《台州钓6*鱼6*台沙门释自回传二》:“所以追日者,非駑駘之足;訶佛駡祖者,岂鄙陋之夫。” 清 钱谦益 《题佛海上人卷》:“以乞儿市駔之为,而袭訶佛駡祖之跡。”参见“ 呵佛駡祖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诃佛骂祖汉语 快速查询。
“诃佛骂祖”是佛教禅宗用语,原指斥责佛祖、批判祖师,但实际含义并非字面贬义,而是强调突破传统束缚、追求思想自由。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该成语字面指斥骂佛祖或祖师,但在禅宗语境中,比喻修行者不拘泥于教条,敢于质疑权威,以破除执念、追求觉悟。其核心在于精神层面的“解缚去执”,而非真正的辱骂。
出处与背景
最早见于元代许谦《与赵伯器书》:“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诃佛骂祖耳。”。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通过极端言行打破弟子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从而领悟佛法的本质。
用法与示例
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类似表达有“呵佛骂祖”,均强调不拘泥传统的形式,如《台州钓鱼台沙门释自回传》中记载的禅宗公案。
使用注意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避免误用为贬义。其褒义体现于思想突破,而非字面意义的攻击性。现代可用于形容学术或艺术领域突破常规的创新行为。
若需更多文献案例或佛教哲学解析,可参考汉典或禅宗典籍扩展阅读。
《诃佛骂祖》是一句成语,形容人不尊重和不恭敬自己的祖宗或宗教信仰,以及对一些尊贵事物不加以敬重或嘲弄挖苦。它是贬义词汇,表示一种不好的行为。
《诃佛骂祖》由10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
诃: 言
佛: 亻
骂: 馬
祖: 示
部首和笔画分别为:
诃: 言(7画)
佛: 亻(2画)
骂: 馬(10画)
祖: 示(5画)
《诃佛骂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该书是一部以讽刺和嘲讽为特色的小说集。这句成语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敬和嘲弄行为的揭露和批评。
《诃佛駡祖》是《诃佛骂祖》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字形演变,古汉字的写法如下:
诃: 曷
佛: 弗
骂: 罵
祖: 祚
1. 他的言行如此不敬,简直就是在诃佛骂祖。
2. 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祖先,而不是诃佛骂祖。
1. 诃词: 表示讽刺、嘲笑的用语。
2. 佛门: 指佛教。表示佛教的门派、宗旨。
3. 骂人: 用语言侮辱或侵犯他人的人。
4. 祖宗: 指自己的祖先、家族。
1. 亵渎祖宗: 对祖先不敬,不恭敬。
2. 嘲讽宗教: 对宗教进行讽刺、挖苦。
敬重祖宗、尊敬信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