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的意思、北京古观象台的详细解释
北京古观象台的解释
原名“观象台”、“瞻象台”。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观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国门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兴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仪象: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仪和玑衡抚辰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 北京的解释 .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
- 观象台的解释 用以观测或装备起来以观测自然现象如在天文学、磁学、气象学、鸟类学中的现象的建筑物或地方详细解释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高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铜仪龙》:“ 钦天山 有观象臺,上庋铜浑仪,四隅柱各
网络扩展解释
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天文台之一。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毗邻南泡子河。
- 建造时间: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历经明清两代扩建完善,持续天文观测近500年(至1926年)。
- 历史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二、历史沿革
- 明代起源:初名“观星台”,陈设简仪、浑仪等仪器,是皇家天文观测与历法编制的核心机构。
- 清代发展:改称“观象台”,增设八件融合欧洲技术的铜制仪器(如天体仪、赤道经纬仪等),成为中西科技交融的见证。
- 近代变迁: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中央观星台,1929年停止观测,转为天文博物馆。部分仪器曾因战乱外流,后部分归还。
三、建筑与仪器特色
- 建筑结构:原与北京城墙相连,现台体为空心墙室结构,台上陈列仪器,台下为工作用房。
- 仪器成就:现存清代八件大型青铜仪器(如玑衡抚辰仪、象限仪等),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四、保护与现状
- 文物保护:1957年因周恩来总理批示免于地铁工程拆除,1982年修复后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现代功能:作为科普场馆开放,展示古代天文仪器及观测历史,延续科学传播使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建筑细节或仪器功能,、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与意义
北京古观象台,是指位于北京市中南部的一座古代观象台。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等相关知识,并给出一些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词义解析:
“古观象台”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观测和记录星象、天文现象的建筑或设施。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古(主要部首)+ 见(辅助部首)。
笔画:古(5画)+ 见(7画)+ 象(11画)+ 台(5画)= 28画。
来源:
《北京古观象台》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意思为位于北京的一座古代观象台,是一个专用的名称。
繁体写法:
北京古觀象臺(繁體字)。
古时汉字写法:
觀:观字在古时写作“官”。
象:象字在古时写作“⿰⿱⼱上口(⿱8左⼀1右⼀1)再合并”。
台:台字在古时写作“臺”。
例句:
1. 北京古观象台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遗迹。
2. 请大家保护好北京古观象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组词:
古迹、观测、天文、建筑、设施。
近义词:
古观天台、古天文台、古宇宙观测台。
反义词:
现代观象台、现代科学建筑。
别人正在浏览...
拔拂报时背驼禀饩并缘出席躭怕东海夫人丰草长林風靡凤念怫悒港浦鬼慌龟阴鼓櫂杭嘉湖浩赜河夫虹蜺画绢劫剥精健筋骨谨慤獧浮醵分具礼开演客路空舍清野浪舌铃合陆贾分金芒然自失没干凈觅取泥石流陪奉汽车渡船倾挤啓移齐正榷赋攘袂引领然后染渲人生七十古来稀山橘伸眉肆駡送娘佗乡田垌偷存外公嗡嗡闲约约下水道系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