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号啕的意思、号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号啕的解释

[cry loudly;wail] 放声大哭

号啕大哭

详细解释

(1).啼哭呼喊;放声大哭。《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顾皇嗣之号咷兮,存临者之悲声。” 鲁迅 《呐喊·明天》:“ 宝儿 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 单四嫂子 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

(2).指大哭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咷,幼子飢已卒。”

(3).喧嚣;欢呼。《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 王逸 注:“号咷,讙呼。”


放声大哭。《西游记》第十六回:“﹝那和尚﹞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今日对君开笑口,只愁乐尽变号啕。”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秦牧 《长街灯语·奇迹泉》:“遇难者的家人正跟随在后号啕大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号啕(háo táo)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号啕”指大声哭喊,通常形容人因极度悲伤、痛苦或情绪失控时发出的哭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大声哭叫的样子”,强调声音的响亮和情感的强烈宣泄。此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刻画。

二、词源与结构

“号啕”为叠韵联绵词,由“号”(háo,意为呼喊)与“啕”(táo,表哭喊声)组合而成,两字共同强化哭喊的持续性。《汉语大词典》指出,其古体亦作“号咷”,最早见于《诗经》对哀痛场景的描写,后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固定搭配。

三、用法与示例

  1. 文学描写:如“突闻噩耗,她顿时号啕大哭,声泪俱下。”(引自鲁迅《祝福》)
  2. 情感表达:常用于形容失去至亲、遭遇重大打击时的反应,如“葬礼上众人号啕不止”。
  3. 词性扩展:可作动词(号啕痛哭)、形容词(号啕之声)或副词(号啕着诉说)。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权威引用

《辞海》(第七版)补充说明,“号啕”亦用于比喻自然界的宏大声音,如“狂风号啕而过”,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网络扩展解释

“号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áo táo,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痛苦而放声大哭的情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出处与演变

3.同音与异形词

4.使用场景

5.延伸含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叠足阿尼髟鼬参承长笛邻家长秋宫缠束尘肺呈明沉重寡言吃得光黜浮刺打祠荐萃止得体嫡父都目发福风餐雨宿凤毛麟角风月主负諐乖裂孤野鹤辈黄皮寡瘦火匝匝监德讲好憍奢急步鞿靮精括稽征巨流贶临昆体岚气燎发摧枯流行语买上嘱下偏醒飘迅蒲鞭签轴球茎啓予荣利冗乱散麻事类守母睡寐顺口叹绝天牝偷肆腽腯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