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號啕的意思、號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號啕的解釋

[cry loudly;wail] 放聲大哭

號啕大哭

詳細解釋

(1).啼哭呼喊;放聲大哭。《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诔》:“顧皇嗣之號咷兮,存臨者之悲聲。” 魯迅 《呐喊·明天》:“ 寶兒 的呼吸從平穩變到沒有, 單四嫂子 的聲音也就從嗚咽變成號咷。”

(2).指大哭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3).喧嚣;歡呼。《楚辭·劉向<九歎·怨思>》:“孽臣之號咷兮,本朝蕪而不治。” 王逸 注:“號咷,讙呼。”


放聲大哭。《西遊記》第十六回:“﹝那和尚﹞對袈裟號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清 李漁 《奈何天·軟诓》:“今日對君開笑口,隻愁樂盡變號啕。” 清 劉鹗 《<老殘遊記>自叙》:“嬰兒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環繞,其哭也號啕。” 秦牧 《長街燈語·奇迹泉》:“遇難者的家人正跟隨在後號啕大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號啕(háo táo)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號啕”指大聲哭喊,通常形容人因極度悲傷、痛苦或情緒失控時發出的哭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大聲哭叫的樣子”,強調聲音的響亮和情感的強烈宣洩。此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文學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刻畫。

二、詞源與結構

“號啕”為疊韻聯綿詞,由“號”(háo,意為呼喊)與“啕”(táo,表哭喊聲)組合而成,兩字共同強化哭喊的持續性。《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古體亦作“號咷”,最早見于《詩經》對哀痛場景的描寫,後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固定搭配。

三、用法與示例

  1. 文學描寫:如“突聞噩耗,她頓時號啕大哭,聲淚俱下。”(引自魯迅《祝福》)
  2. 情感表達:常用于形容失去至親、遭遇重大打擊時的反應,如“葬禮上衆人號啕不止”。
  3. 詞性擴展:可作動詞(號啕痛哭)、形容詞(號啕之聲)或副詞(號啕着訴說)。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權威引用

《辭海》(第七版)補充說明,“號啕”亦用于比喻自然界的宏大聲音,如“狂風號啕而過”,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網絡擴展解釋

“號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áo táo,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極度悲傷或痛苦而放聲大哭的情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出處與演變

3.同音與異形詞

4.使用場景

5.延伸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埃米爾卑宮菲食婢膝奴顔秕子材官池湯抽解出奇劃策出舍聡聡村濁道在屎溺方袍客繁奓風娲黃梅薦告江東踐跻接給技癢眷矚栲楚苦惱枯硬朗邁祿豢廬墓羅漢松囊衣鬧翻内容空洞逆兵培坿強顔歡笑虔夷軟目标莎笠哨哨攝篆十八界恃功霜金水銀古思想家送究聳色索戰談玄說妙桃來李答天機廷逆吐盂維修問取無比五土相去無幾小鐘霞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