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缴纳赋税。 唐 杜荀鹤 《题田翁家》诗:“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2).指赋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引无名氏《哀扇工歌》:“供输不办箠楚频,一朝赴水将谁诉!” 黄远庸 《大势》二:“此后之六个月预算需款共二万万,而部中收入,往昔尚有北数省之供输,乱后则并此无之。”
供输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供”(gōng)与“输”(shū)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供给与运输,多用于描述物资、赋税等从一方交付、转运至另一方的过程。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演变及权威参考角度分项说明:
基本含义
“供输”指将物资、赋税等供给并运送至指定地点或对象的行为。
例:古代赋税制度中,百姓需将粮食“供输”至官府粮仓;现代可引申为资源、能源的调配输送。
词义分解
二者结合强调“供给”与“运输”的双重动作。
古代赋税与漕运
常见于历代财政文书,特指税粮、物资的征缴与转运。
书证:
《宋史·食货志上三》:“江南、荆湖诸州租米,悉令供输京师。”
(描述宋代将江南粮税经漕运送至都城)
军事后勤
指军需物资的供应运输。
书证:
清代《平定准噶尔方略》:“命陕甘总督筹办马匹,供输军前。”
资源调配
用于能源、水利等领域,如“西电东送”工程可称为“电力供输系统”。
例: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跨流域水资源供输。”(《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抽象化应用
可引申为信息、资金等抽象资源的传递,如“数据供输网络”。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供给运输;缴纳输送。” 收录古代书证及现代用例。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3。
《辞海》(第七版)
释义:“指物资、赋税的供应和运输。” 侧重历史制度背景。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5185-9。
古代文献
现代学术著作
王毓铨《中国历代赋税制度考》:“‘供输’是田赋实物征收与漕运的结合体。”
“供输”是兼具动作性与系统性的汉语词汇,从古代赋役制度延伸至现代资源管理,始终围绕“供给-运输”的核心逻辑。其权威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引申,参考经典辞书及原始文献方可全面把握。
“供输”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及历史用法如下:
缴纳赋税
指百姓或地方向官府上交税赋的行为。例如唐代杜荀鹤《题田翁家》诗句“州县供输罢”即描述田赋缴纳后的场景()。
赋税本身
亦可指代赋税这一实体概念。宋代文献《清波别志》提到“供输不办箠楚频”,此处“供输”即指需缴纳的税赋()。
如今“供输”更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例如描述古代经济制度时,可指税赋体系或缴纳过程。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该词,多被“纳税”“税收”等替代。
如果需要进一步探究历史背景,可查阅《题田翁家》《清波别志》等古籍原文。
饬厉喘噎楚謡等子雕骚发迹方田法凡毛盖酱惯家诡髻龟田国蹶翰词寒膺耗耄謞謞黑凌鸿畴画境黄金丸皇英讙愉贱迹较争蛣蟩洁正鲸须锦片前程尽让尽心竭力急转觉得开爽老幼冷冷淡淡料简箓籍罗音命志沵迤末属墨丈淖尔凝眸跑腿子品核嶔巇弃伪从真扫白山僮慎惜受家水皮术散洮河绿石天亶听其言观其行浯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