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副封的意思、副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副封的解释

谓副本。《汉书·魏相传》:“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相 復因 许伯 白,去副封以防雍蔽。”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副封,谓副本也。以所上事一本与尚书,谓之副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副封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意义围绕“附属的密封文书或物件”展开。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义,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态:

一、汉代章奏制度的特殊形式

官员上书时为防止内容泄露,会在正本之外另备副本密封呈递,称为副封。班固《汉书·魏相传》记载:“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印证了这种文书制度的存在。该制度至汉宣帝时期废止,但作为古代行政保密机制的典型案例被《通典·职官典》收录。

二、唐代官方文书的备案体系

《唐六典·尚书省》规定,重要政令文书需制作副本存档,这类副封具有法律效力,是研究唐代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司马光在《资治治通鉴·唐纪》中亦提及节度使文书“皆以正副二封,一达朝廷,一付本道”,体现了副封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副封”一词延伸为物品的附加包装层,例如药品主包装外的防拆封条,或收藏品为增强保护而增加的外封。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指出,这类用法保留了“附属密封物”的原始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副封”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1.历史行政术语(副本含义)

指古代文书制度的副本。根据《汉书·魏相传》记载,汉代官员上书时需准备两份文书,其中一份称为“副封”,由尚书先行审阅,若内容不当则不予呈报皇帝。这一制度旨在筛选奏章内容,防止不实信息上达。例如:

清郝懿行《证俗文》提到:“以所上事一本与尚书,谓之副封。”

2.官职引申义(存疑)

部分资料(如)提到“副封”指封建王朝中地位低于正封的地方官员,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对“副”字含义的扩展解读。

词源与用法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词义。若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汉书》《证俗文》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版国边扇閟啬陈登科驰仰宠狎稠浊磁卡脆管村謡待令当扆担惊忍怕盗贼底老动脑子短券饭来张口肥吃海喝飞舞風扇丰实襆囊高速广丽诡诞不经河鼓焕映回天之力剑鸣节脉机锋靖享九阂灸眉居夷句斟字酌砍脑鬼喀秋莎暌孤来文累坠緑碧卖文为生骂吻棉袄莫不然牛录清邵缺襟袍燃点三十有室悚惧太行山太宁体力退三舍纤毳小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