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冷的阴气;寒气。《后汉书·郎顗传》:“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唐 姚合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诗:“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深。”
(2).指寒冷阴湿。 南朝 宋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
“寒阴”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文学或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寒冷的阴气或寒气
指自然界中阴冷的气息,常与“阳气”相对,多用于描述气候或环境。例如《后汉书·郎顗传》中“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以及李白《登瓦官阁》“地古寒阴生”,均以“寒阴”形容肃杀、凛冽的寒气。
寒冷阴湿的环境
强调阴冷潮湿的状态,如南朝鲍照《山行见孤桐》中“根孤地寒阴”,描绘植物生长在冷湿环境中的景象。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解读古籍或文学创作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寒阴一词,常见于气候描述或心情描写中,具有负面含义,指寒冷湿冷、阴沉冷凄的状态。
寒阴的拆分部首为宀和阜,笔画数合计为9画。
寒阴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寒指寒冷,阴指天气阴沉或环境氛围阴郁。当二者结合,表示一种寒冷而阴沉的气氛或现象。
在繁体字中,寒阴的写法分别为「寒陰」。
在古时候,寒阴的写法与现在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今天的天气真是寒阴,连个阳光都看不见。
2. 周末我去了一个寒阴的地方,感受到了极度的寒冷。
寒冷、阴沉、冷凄、湿冷
寒冷、阴冷、阴郁
温暖、明亮、晴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