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子炮的意思、匣子炮的详细解释
匣子炮的解释
即匣子枪。 徐迟 《精神分析》:“于是行人更多,来到了一些武装的粉红色的宪兵,手指扣起了出匣实弹的匣子炮。”
词语分解
- 匣的解释 匣 á 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匣子。木匣。梳头匣。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匣子炮(也称盒子炮、驳壳枪)是汉语中对德国毛瑟(Mauser)C96军用手枪及其仿制品的俗称,特指其枪身可插入木制枪套作为枪托使用的设计。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核心定义
指一种半自动手枪,因枪套形似方匣且可拆卸组合为枪托使用而得名。其标准名称为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中国民间因其外形特征广泛称为“匣子炮”或“盒子炮” 。
二、典型特征
- 外形结构:
- 枪身前端有方形导槽,木制枪套可反向安装充当肩托,组合后形似微型冲锋枪。
- 弹匣位于扳机前方,采用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部分型号为固定弹仓)。
- 作战功能:
- 有效射程达50-100米,可单发或连发射击(后期型号),兼具手枪便携性与步枪火力强度 。
三、历史背景
20世纪初至抗战时期,该枪因可靠性高、威力大被大量引入中国,成为地方武装及游击队的标志性武器。其名称“匣子炮”源于民间对“枪套-枪托一体化设计”的直观描述,凸显本土化命名特色 。
四、名称演变
- “驳壳枪”:因枪套可驳接(组合)于枪身得名;
- “自来得手枪”:商业销售名(“自来”指半自动功能);
- “盒子炮”:北方方言对枪套方盒形态的俗称。
五、现代定位
现为历史术语,特指毛瑟C96及其仿制品(如中国“快慢机”),已退出实战序列,常见于抗战题材文献及影视作品,象征近代中国武装斗争史的重要装备 。
网络扩展解释
“匣子炮”是中国民间对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C96)的俗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指一种半自动/全自动手枪,因枪身配有木制枪套(形似匣子)而得名。该枪可通过枪套组合成简易肩托,提升射击稳定性。
2.别称与特点
- 别称:驳壳枪、盒子炮、快慢机(连发模式可切换)。
- 特点: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射程远、火力强,曾是20世纪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武器。
3.历史背景
- 由德国毛瑟兵工厂于1896年生产,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手枪之一。因欧洲国家对其兴趣不大,主要销往中国、土耳其等地。
4.文学与方言中的引用
-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武装力量的象征,例如徐迟《精神分析》中描述“粉红色宪兵手持出匣实弹的匣子炮”。
- 方言中“匣子”也指代棺材或储物容器,但“匣子炮”特指武器。
附注
- 部分虚构作品(如)可能赋予“匣子炮”科幻设定(如能量弹匣、智能模块等),但这属于艺术创作范畴,非实际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奥气绊拘饱识宝臧八字牙梳肸肸逼危齿牙馀慧此时刀蜜等杀彫紊独生女方宾歌欢歌子攻错汗衣河润泽及花攒绮簇皇贵妃歡呼货积家步煎茶极打祭陌经史百子吉州窑开题空荡荡狂风亏替来历了风櫑具剑零吃木牋闹音音念秧女孩俳体频呻千乞器抱圊厕七破八补沈陆士君子释跷衰绪树倒根摧顺便说称苏兴特辑王明巍峩无忧王闲是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