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禀词的意思、禀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禀词的解释

亦作“禀词”。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词讼人犯拘齐掛审后,该承行即将原被告状词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郑观应《盛世危言·招工》附 吴剑华 《查视秘鲁华工记》:“接猪仔禀词,輒数百纸,据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状,受者丧胆,闻者酸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禀词(bǐng c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禀词指旧时下级向上级或晚辈向长辈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辞,主要用于请示、汇报或请求指示。核心含义包含“禀”(向上级报告)与“词”(言辞)的结合,体现等级制度下的沟通方式。


二、详细解释

  1. 构成与演变

    • “禀”原指赐予谷物(《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承受、赋予(如“禀赋”)及下级对上级的报告(如“禀报”)。
    • “禀词”最初特指官场或家族中正式的请示或汇报,如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中记载的诉讼案件处理流程。
  2. 应用场景

    • 书面形式:如官府文书中对案件陈述的汇总(例:“原被告状词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
    • 口头形式:如《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即口头请示上级。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如今“禀词”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化语境中,如研究古代司法制度或礼仪规范时提及。其含义可类比现代公文中的“请示报告”或“陈述材料”。


四、相关延伸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书制度或具体历史用例,可参考《福惠全书》《三国演义》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禀词是一个中文词汇,拆分部首为禾木,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指向上级或主管部门报告事情、请求指示或汇报工作的行为。在繁体字中,禀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但禀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些禀词的例句: 1. 小明向老师禀了一件事情。 2. 我需要禀报总经理关于这个项目的最新进展。 禀词可以和其他词汇组合成各种组词,如禀告、禀报、禀请等,这些词汇也都有类似的意思,用法上稍有不同。 与禀词的意思相反的词汇是自行行动、自由决策等,这些词汇表示可以自主进行行动或决策,而不需要向上级报告或请求指示。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