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贴军户的意思、贴军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贴军户的解释

元 明 兵制。 元 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 明 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元史·兵志一》:“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 汉 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餘为贴军户。”亦省称“ 贴户 ”。《元史·兵志一》:“旧例,丁力强者充军,弱者出钱,故有正军、贴户之籍。”《明史·兵志四》:“初,三丁已上,垛正军一,别有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至是,令正军、贴户更代,贴户单丁者免;当军家蠲其一丁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贴军户是元明时期兵役制度中的特殊户籍类型,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贴军户与正军户共同构成元朝兵役体系,主要职责是通过经济补贴支持正军户履行兵役义务。元初实行"贫富相兼应役"原则,每2-3户正军户需出一人服役,贴军户则负责承担军装、路费等经济支出。

二、职能演变

三、社会地位 作为军户制度组成部分,这类户籍具有世袭性,社会地位低于普通民户。军户需世代承担兵役义务,且受军事机构直接管辖,不得随意脱籍。

四、制度特点

  1. 经济补偿机制:通过"贴户"实现兵役义务的货币化分担
  2. 联户担保:多户联合承担单个士兵的服役成本
  3. 替补制度:形成正军-贴户的兵员储备体系

该制度反映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以富养兵"的设计思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兵役负担,但后期因贴户逃亡等问题逐渐瓦解。更多原始记载可参考《元史·兵志》《明史·兵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贴军户

“贴军户”这个词是指在古代军队中分给的户口。根据《广韵》的解释,它由“貼”和“军户”两个部分组成。

首先来看“貼”,它是由“貝”和“占”两个部首组成的。在古代,贝是一种古钱币,表示铜钱。而占是一个意思是佔用或分得的意符号。因此,“貼”可以解释为“分得钱财”的意思。

其次是“军户”,它由“冖”和“户”两个部分组成。冖代表着遮盖或护住,户则表示家庭或户口。所以,“军户”指的是被军队护佑的家庭或户口。

由此可知,“贴军户”是指军队分给的户口,即军队保护下的家庭。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分封制度,当时军队会分地给士兵,让他们在特定地区安家落户。

在繁体字中,“贴军户”可以写作“貼軍戶”。这是因为繁体字中将一些部首进行了变形,使得字形复杂而繁琐。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贴军户”可以写作“貼軍戶”。那时,用筆劃表示一個字,對於簡化字來說有很多筆劃,對於部件較多的繁體字,還不容進一步的簡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士兵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被分到了一个好“贴军户”。

2. 在古代,拥有“贴军户”是一种荣誉。

组词:贴钱、军队、户口。

近义词:军属、军家、军人家庭。

反义词:自由户、普通户、平民家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