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ernal grandmother;grandmother on mother's side] 母亲的母亲
母亲的母亲。俗称外婆。《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地节 三年,求得外祖母 王媪 , 媪 男 无故 , 无故 弟 武 皆随使者诣闕。”《红楼梦》第三回:“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我心中又是一疑,北边人称呼外祖母多有叫老老的,何以忽然弄出个‘老老老’来?”参见“ 外婆 ”。
外祖母(wài zǔ mǔ),汉语亲属称谓词,指母亲的母亲。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核心定义
指母系直系尊亲属中母亲的母亲。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332页。
称谓溯源
古称“王母”“外婆”,如《汉书·叙传》载“王母”指外祖母。现代汉语以“外”区分父系、母系亲属,体现传统宗族观念。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42页。
亲属制度定位
在父系社会结构中,“外祖母”属于“外亲”,区别于“宗亲”(如祖母)。其称谓中的“外”字反映传统家族血缘关系的划分逻辑。
来源:费孝通《乡土中国》第三章“差序格局”,人民出版社,2008年。
社会功能
在传统家庭中,外祖母常承担育儿、传承母系家族文化的角色,民间有“外孙狗”等俗语体现亲密关系。
来源: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香港大学出版社,1993年。
标准称谓
“外祖母”为书面正式用语,口语中普遍使用“外婆”(南方)、“姥姥”(北方)等变体。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350页。
法律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5条将外祖母列为“近亲属”,享有继承权及监护义务。
来源: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
称谓 | 关系 | 使用场景 |
---|---|---|
外祖母 | 母亲的母亲 | 正式文书、法律 |
外婆 | 母亲的母亲 | 口语(通用) |
姥姥 | 母亲的母亲 | 口语(北方方言) |
外祖父 | 母亲的父亲 | 对应男性称谓 |
参见:
祖母、亲属称谓、宗族制度
综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2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外祖母”是中文中一个常见的亲属称谓,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外祖母指母亲的母亲,属于母系直系血亲。与“祖母”(父亲的母亲)形成对比,两者分别代表父系和母系的长辈亲属关系。
地域称呼差异
文化与社会角色
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外祖母常承担照顾孙辈、传授生活经验的角色。例如民谚“外祖母的箱子底”,比喻珍藏的宝贵物品或记忆。
法律意义
在法律层面,外祖母属于二代直系血亲,在继承权、监护权等事务中具有特定权利义务(如《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的法定继承顺序)。
文学与情感内涵
这一称谓常带有温暖、慈爱的情感色彩,多见于描写亲情的作品中,如冰心散文《我的外祖母》即通过细节刻画外祖母的形象。
若需进一步了解外祖母在具体文化习俗、法律案例或方言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语境以便补充说明。
抱怨雪耻抱拙悖惘猋迅並蔕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刬剃承宣驰掷捶背黨然大昭电脚短打武生杜秋娘儿孙自有儿孙福烽斾封签讽籀浮航浮摊鬼质馘截花藟驾犂僭诈镜籢机熟龛世苛细愧叹沴疠陵衍镂错摹打膨化朴静牝牡骊黄取灯儿阒沈人虏善书不择纸笔生梗史观市猾豕圈时岁眎文十重水月瓦尊闱棘文异文种香金祥瑞小坡小土邪不伐正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