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押的意思、署押的详细解释
署押的解释
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唐 窦臮 《述书赋》上:“ 叔齐 鬱然,署押而已。” 窦蒙 注:“ 新蔡王 叔齐 字 子萧 , 煬帝 弟,官至侍中、国子祭酒,见署名书一纸。”
词语分解
- 署的解释 署 ǔ 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 布置:部署。 签名,题字:签署。署名。署字。 暂代:署理。兼署。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 押的解释 押 ā 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画押。签押。 把财物交给人作保证:押租。押金。押当(刵 )。典押。 拘留:看(乶 )押。拘押。押禁。 跟随看管:押送。押运。 同“压”,用于“押宝”、“押队”、“押
专业解析
署押是汉语中表示签署确认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在公文、契约等正式文件上亲笔签名或加盖印章以表负责。该词由"署"与"押"两个单字复合构成:
-
字义分解
- "署"本义为布置、安排,《说文解字》释作"部署,有所网属",后引申为在文书上题写名字。
- "押"最初指在文书末尾的签字画押,《玉篇》载"押,署也",特指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行为。
-
引证示例
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凡立契交易,须凭牙保,署押分明",体现古代法律文书对署押程序的规范性要求。《清史稿·刑法志》中"状内各名,俱令本人署押"则说明司法程序中的强制性签署制度。
-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法律文书签署(如合同署押)、公文批示(如批文署押)、票据认证(如汇票署押)三类场景,需由责任主体亲自完成以产生法律效力。
该词与"签名""画押"构成近义词组,但存在细微差异:"签名"侧重姓名书写行为本身,"画押"特指按捺指印,而"署押"强调法律意义上的认证过程。
主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中华书局
- 《文书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署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ǔ yā,主要指在文书上签名或押字,以确认其真实性或承担责任。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核心定义:指在文书、契约等文件上签署姓名或特定符号(如画押),以示认可或承诺。
- 历史渊源: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窦臮《述书赋》中记载“叔齐鬱然,署押而已”,说明唐代已用此词描述签名行为。
2.具体形式
- 签名与押字结合:既包括正式签名(如行草书写姓名),也可能伴随画押符号(如“花押”),兼具防伪和便捷功能。
- 法律意义:部分解释提到其作为法律术语,用于合同或官方文书中确认责任,但需注意此类用法可能为现代延伸。
3.相关术语
- “画押”:与署押类似,但更强调以符号代替完整签名,常见于古代文书。
- “署字”:指单纯签名,属署押的一部分。
4.应用场景
- 古代文书:官员或当事人通过署押确认公函、契约的真实性。
- 现代延伸:广义可指签字确认行为,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涉及法律责任。
“署押”本质是传统文书签署方式,融合签名与符号,兼具身份确认和防伪功能。其解释以高权威来源(如汉典、唐代文献)为准,侧重行为本身;现代法律场景中的“责任确认”需谨慎参考低权威说法。
别人正在浏览...
哀而不伤悖时被羽摽采波罗蜜长句畅远乘驵迟囘寸心不昧带下胆土德意志第三帝国点索凋谢挏酒勾检贯脉官帅牿害规报划船皇邸鹘打雁僵持挢捎徼倖跏坐解劳窘厄考正缂绣劻救贶室溃敌来会连衿灵寿杖例题流湎六章龙睡陆次缕述马扬奶奶臬台凝睛凝铸胚轴青铜时代勤黾日曜蓐劳森霄少旋送饭汰沙屯长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