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渣的意思、蜡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渣的解释

(1).亦作“ 蜡查 ”、“ 蜡楂 ”。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金6*6*梅词话》第五回:“ 王婆 当时就地扶起 武大 来,见他口裡吐血,面皮蜡楂也似黄了。”《金6*6*梅词话》第九十回:“那 雪娥 諕的脸蜡查也似黄了。”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大如蟣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於嫰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剥取,谓之蜡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蜡渣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蜡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物理形态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具有具体和抽象的双重特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物理形态)

指蜡烛燃烧或受热融化后产生的残余物质。

  1. 蜡体残留物:蜡烛点燃后,未完全燃烧或滴落凝固形成的碎屑、残渣,质地脆硬,颜色通常为黄白或乳白。
  2. 加工副产品:古代制烛或蜂蜡加工过程中,从液态蜡中分离出的杂质沉淀或凝固后的碎块。

例证:

“烛泪滴残,案上堆积蜡渣。” —— 引自《日用杂字》(清代生活百科类书籍,描述日常物品)。

“熬蜜成蜡,滤去渣滓,所得净蜡;其沉底者即为蜡渣。” —— 参《本草纲目·虫部·蜜蜡》(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典籍)。

二、引申义与比喻义

  1. 形容颜色苍白:

    因蜡渣多呈无血色的黄白色,故用以比喻人面色极差、毫无生气。

    例证:

    “他吓得脸色如蜡渣一般。” —— 现代汉语口语及文学描写中的常见用法。

    文献支持:此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中列为比喻义项,释义为“形容脸色苍白像蜡的碎屑”。

  2. 形容事物琐碎无用:

    借指零碎、无价值的事物残余。

    例证:

    “这些不过是思想的蜡渣,无足轻重。” —— 文学作品中用于批判琐碎无意义的言论或残留观念。

三、专业领域用法

在传统中医药中,“蜡渣”特指蜂蜡炼制后的沉淀物,偶入药方: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772页“蜡”字条目下收录“蜡渣”及比喻义。

  2. 《本草纲目》(校点本)

    李时珍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卷39“蜜蜡”条。

  3.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蜂蜡相关章节。

  4. 《中国药典》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2020年版,四部“药材和饮片”之蜂蜡项。

参见:蜡泪、烛烬、蜂蜡。

网络扩展解释

“蜡渣”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制蜡后的残渣
    指蜡经过提取或加工后剩余的渣滓,颜色因原料不同呈白色或黄色。例如:

    • 元曲《薛仁贵》中描述“脸皮先似蜡渣黄”,即以蜡渣的黄色比喻人面色的憔悴。
    • 《金瓶梅》提到“面皮蜡楂也似黄”,同样用蜡渣形容脸色异常。
  2. 白蜡虫分泌的原始蜡质
    指未经精炼的虫蜡,呈白色凝霜状。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白蜡虫分泌的蜡质称为“蜡渣”,需在处暑后采集。

二、文学比喻

在古典文学中,“蜡渣”常被用来形容人因惊吓、疾病等导致的苍白或蜡黄面色。例如《西厢记诸宫调》用“蜡滓”描述人物受惊后的脸色。

补充说明

“蜡滓”与“蜡渣”为同义词,部分文献中可互换使用,均指向蜡的残余物或原始分泌物。需注意语境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板油暴烈悲抑变羽避凶趋吉逞虐澹茫嫡裔都亭封家凤转个人收入货币化功成名就关房贯颐奋戟寒家赫姿画刹秽湿货资藉稿结汇经纬度寄匿金素墐涂近叶疾声谲狂居简隽雅局跳老彭獠子厉风漏断埋没娩息模棱首苹果迁延时日耆臣穷极无聊全算软瘫子货蕤蕤闪点尸宠属神碎女随缘乐贪庸通讯录脱珥宛尔踠尾汙贼谿盎斜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