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日的意思、蜡日的详细解释
蜡日的解释
年终蜡祭八神之日。 晋 陶潜 有《蜡日》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朗 每以识度推 华歆 。 歆 蜡日尝集子姪燕饮, 王 亦学之。” 刘孝标 注:“ 晋 博士 张亮 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饗之,岁终休老息民也。”
词语分解
- 蜡的解释 蜡 (蠟) à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和苯:石蜡。蜂蜡。蜡版。蜡笔。蜡疗。蜡染。蜡人。蜡纸。蜡烛。蜡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丸。 笔画数:; 部
-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网络扩展解释
“蜡日”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蜡日(读音:zhà rì,部分文献注音为là rì)指古代年终祭祀神灵的重要日子,主要用于蜡祭(一种祭祀百神的仪式)。周代称十二月祭百神为“蜡”,后演变为年终祈福、感恩的节日。
二、文化背景
- 祭祀对象
蜡祭主要祭祀八神(或百神),包括农神、田官、昆虫等与农业相关的自然神,祈求来年丰收。
- 时间与意义
通常在岁末举行,象征送走旧岁,迎接新年。陶渊明《蜡日》诗中提到“余运”“时已和”,反映了蜡日与季节转换、农事周期的关联。
三、相关文学与读音争议
- 陶渊明诗作
晋代陶潜(陶渊明)著有《蜡日》一诗,通过描绘梅花盛放等景象,表达对节日的感怀。
- 读音辨析
“蜡”在此处读zhà,特指祭祀名称;而读là时多指蜂蜡、蜡烛等物质。
四、历史记载
南朝《世说新语》提到华歆在蜡日宴饮子侄,说明该节日在魏晋时期已成为家庭团聚、宴饮的习俗。
如需进一步了解陶渊明《蜡日》诗全文或祭祀细节,可参考古诗文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蜡日(là rì)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蜡(虫+日)和日(曰)。蜡代表蜡烛,日代表太阳,合在一起表示指蜡烛照明的夜晚。
蜡日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词汇。蜡烛代表了温馨、浪漫和祝福,而夜晚则代表了宁静、沉思和希望。蜡日用来形容一种安静、温馨、具有仪式感的氛围。
从汉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蜡的部首是虫,表示与虫类相关,笔画数为10画;日的部首是曰,表示与太阳相关,笔画数为4画。
蜡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蜡烛是主要的照明工具之一。人们在夜晚点燃蜡烛,蜡烛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特别明亮,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所以,蜡日一词被用来形容夜晚的温馨和祥和。
在繁体字中,蜡日的写法为「蠟曰」。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蜡的写法为「曷白午虫」,日的写法为「曰旦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蜡日的例句:
1. 在蜡日的夜晚,我点燃了一支香蜡烛,享受着宁静和温馨。
2. 老夫妻每天晚上都在蜡日中一起看着电视,慰藉彼此的寂寞。
3. 那个小村庄在蜡日时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蜡烛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组词: 蜡烛、蜡烛光、蜡烛台、蜡烛燃烧、蜡烛亮、蜡烛灯、蜡烛照明、蜡烛盛、蜡烛火光。
近义词: 燃蜡、烛光、夜晚的光明。
反义词: 昼日、阳光、白昼。
以上就是关于蜡日一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