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节的意思、霜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节的解释

(1).指竹。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诗:“久持霜节苦,新託露根难。” 宋 苏轼 《谷林堂》诗:“穉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2).犹霜操。坚贞的节操。 元 王恽 《李夫人画兰歌》:“五十年来抱霜节,固知色相皆空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节,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字面本义:寒霜时节

    • 指秋季降霜的季节或天气。霜是秋季的典型自然现象,因此“霜节”可代指深秋时节,此时天气转寒,草木凋零,寒气肃杀。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http://www.hydcd.com)、《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官网 https://www.cp.com.cn)均收录此义项,释义为“霜降时节;寒秋季节”。
  2. 象征引申义:坚贞高洁的节操

    • 这是“霜节”更常用且更具文化内涵的意义。它常用来比喻人像经历寒霜考验的植物一样,具有坚贞不屈、高洁清峻、不畏严寒(或强权)的品格和节操。
    • 象征物来源: 这种象征意义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几种在霜雪严寒中依然保持生机或美感的植物:
      • 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松柏经霜不凋,象征坚贞不屈。
      • 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竹子空心有节,常绿耐寒,象征虚心有节、坚韧不拔。
      • 菊花/梅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它们在秋霜或寒冬中绽放,象征傲骨、高洁、不畏艰难。
    • 因此,“霜节”常用来赞美那些在逆境、压力或诱惑面前,依然能保持高尚品德、坚定立场、不屈服不妥协的人。
    • 来源参考: 此义项在《汉语大词典》、《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https://www.cihai.com.cn)、《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释义,并常引用古典诗文佐证。例如,古人常以“霜节”形容忠臣、隐士、有德之士的品格。

总结来说,“霜节”一词既指自然界寒霜降临的时节,更深层且常用的含义是比喻人如经霜植物般坚贞不屈、高洁清峻的节操。 例如,“松筠霜节”形容松竹般坚贞的节操;“持霜节”意指坚守高尚的节操。

网络扩展解释

“霜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用法和出处可结合古代诗文进行解析:

一、指代“竹”

  1. 象征意义:因竹在寒冬中仍保持青翠,古人常以“霜节”比喻竹的坚韧品格。
  2. 诗文例证:
    • 唐代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提到“久持霜节苦,新託露根难”,以“霜节”形容竹历经风霜的顽强生命力。
    • 宋代苏轼《谷林堂》中“穉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通过“霜节”强调竹的挺拔与气节。

二、比喻坚贞的节操

  1. 引申含义:由竹的意象延伸至人的品格,指代高尚、不屈的节操。
  2. 例证:
    • 元代王恽《李夫人画兰歌》中“五十年来抱霜节,固知色相皆空寂”,以“霜节”赞颂人物坚守信念的德行。

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部古籍及权威词典(如汉典)的注解,词义的文学性较强,常见于古典诗文。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相关诗词集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身佛饱腾腾蹦蹦跳跳边虑鼻管沧洲崇宠春官丹光弹墨大祀恩德如山二班发醋浮辩浮疎浮现干属革讳苟安一隅冠场何所不至鸿飞雪爪画地而趋怀仁结帐极明疾迅寄重卷甲倍道爵主捄世坷坎拦柜连用流丐目不识丁女管家炮人擗栗贫儿颇讥钱神樵爨青缸认保状三杰山琛晌晴上援下推身正不怕影儿歪食限摅愤陶版蜪蚅图经无町畦下脚衔炙亵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