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竹。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诗:“久持霜节苦,新託露根难。” 宋 苏轼 《谷林堂》诗:“穉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2).犹霜操。坚贞的节操。 元 王恽 《李夫人画兰歌》:“五十年来抱霜节,固知色相皆空寂。”
“霜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用法和出处可结合古代诗文进行解析: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部古籍及权威词典(如汉典)的注解,词义的文学性较强,常见于古典诗文。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相关诗词集或文献。
霜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冬节气相邻,通常出现在11月7日至11月22日之间。霜节的意思是“降霜的时节”,意味着天气开始寒冷,霜降开始出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霜(雨部,6画)、节(竹部,9画)。
来源:霜节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用以表示秋季农事的开始。《周礼》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周朝时期的礼仪制度。霜节也经常在古代诗词中出现,如唐代杜牧的《韦庄梦得》:“霜节连天渚,寒禽下沼塘。”
繁体:霜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霜节的古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霜节到,衣物厚。冷风吹,卷起黄叶舞。”
组词:霜降、霜雪、霜柱、霜凄、霜寒。
近义词:阵寒、寒露、菊月。
反义词:立冬、小雪、白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