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劳辱的意思、劳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劳辱的解释

犹劳苦。亦指劳苦之事。《韩非子·孤愤》:“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南史·张齐传》:“其居军中,能身亲劳辱,与士卒同勤苦。” 宋 苏辙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其子始弃官以谋养,浮沉里閭,不避劳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劳辱”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古籍文献中时有出现。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劳(勞):本义指辛勤、劳苦、费力。《说文解字》释为“剧也”,指繁重的劳作。引申为辛苦、疲劳、功劳等义。
  2. 辱:本义指羞耻、屈辱。《说文解字》释为“耻也”。引申为使受耻辱、玷污、谦辞(如“辱临”)等义。
  3. 劳辱结合:意指因劳苦而受屈辱,或指既劳苦又屈辱的处境或行为。核心在于强调在付出辛劳的同时,还伴随着尊严的贬损或处境的卑微。

二、典籍用例与释义佐证

  1. 《荀子·儒效》:“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嵬琐逃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是大儒者也。”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劳辱”一词,但描述了不同儒者的境界。后世注疏或引申中,“劳辱”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能坚守道义、为利禄所驱、身处卑微劳苦之境而内心或行为亦有屈辱感的“俗人”或“俗儒”状态,与“大儒”的独立高贵形成对比。
  2. 唐代文献(如杜甫诗):在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文中,“劳辱”常用来描绘底层百姓辛苦劳作却备受欺凌、生活困顿屈辱的境况。例如,描写农夫终年辛勤耕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忍受官吏盘剥,此即“劳辱”生活的写照。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对“劳辱”的释义为:“劳苦而受辱。” 此释义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该词的核心含义。

三、总结释义 “劳辱”一词意指:

它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特定阶层(如底层劳动者、不得志的士人)或特定情境下(如服徭役、受奴役)的生存状态,蕴含着对艰辛与不公的双重慨叹。

按:由于“劳辱”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其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用。以上释义主要依据古汉语字源、经典文献中的语境体现以及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的收录。在引用古籍原文时,建议核查具体篇章以获取最准确的上下文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劳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劳辱”读作láo rǔ,指劳苦或劳苦之事,常用于描述因辛劳、困境或混乱导致的身心疲惫状态。例如《韩非子·孤愤》中提到“主上劳辱”,即指君主因国家混乱而承受劳苦。

2. 古籍例证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体现对艰难处境的描述,或赞扬人物不畏辛劳的品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劳辱”核心含义为“劳苦”,既可指具体事务,也可形容状态,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权威解释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古籍例证则需结合原文背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败俗伤风保定宝叶本谋壁拆襞牋不如归不谐当缠束硩采春澌春味宕涤导电倒竈雕虫末技订情东瓯斗镂钝弊肥逸氛坱福事富有四海供佛花骨软筋麻豪将见底江南七子街面上继而节性寄迹跼跧跼蹄愧栗昆府蛎房立少观多鸾鹊麽眇弥天子抹跄强力千古恨杞国忧天契密如醉初醒色赧闪射社主诗朋酒侣树创摊位通率无事生非小牢西班牙语悉达协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