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柄的意思、兵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柄的解释

兵权,军权。《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是时 絳侯 为太尉,主兵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中人始悟兵柄为 叔文 所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侍卫 冯锡范 ,先以计罢 陈永华 兵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滦州兵变记》:“命 张 宣抚 鄂 军,解其兵柄,代以协统 潘榘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柄,汉语复合词,由“兵”与“柄”组合而成,指代军事权力或军队的指挥权。从词源角度解析,“兵”本义为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说文解字》释“兵,械也”;“柄”原指器物把手,后抽象化为权力掌控的象征,《广雅·释器》载“柄,权也”。二者结合后,“兵柄”特指对武装力量的控制权。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政权核心权力。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称制,独揽兵柄”,指吕雉掌握军队调度权;《汉书·霍光传》亦载“光持兵柄,决大议”,强调霍光通过军事权力影响朝政决策。现代汉语中,“兵柄”多作为书面语,常见于历史研究领域,指代古代军事统帅权。

词义辨析方面,“兵柄”与“兵权”存在细微差异。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兵权”侧重制度化的职位权力,而“兵柄”更强调实际操控的军事力量,如《资治通鉴》注“柄者,持以制物”,凸显其动态控制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兵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兵权、军权,常用于描述对军队的掌控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使用场景与出处

3.近义词与总结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可参考《史记》《顺宗实录》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卿奥水霸山趁旨词句逮累鼎馈独弦匏琴贩舟飞杭锋锷凤掖浮荄高谈大论供饭鬼籍槐南一梦黄场黄榆塞花饰胡搂江州司马金玦尽命鹫岳集镇决刑苦竹来王兰桂齐芳老奶奶礼炮论刺猫儿眼蚂蚁迷蒙名地扒龙盘坫陪床仆媵千兵万马讫毕麒麟斗入土为安生式深壑十八地狱石磙石榴花水灵书空匠调嘴调舌望橹违律悟理五校五御相伤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