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城旦书的意思、城旦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城旦书的解释

《史记·儒林列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 辕固生 问《老子》书。 固 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汉书音义》曰:‘道家以儒法为急,比之於律令。’”后以“城旦书”泛称刑书。 宋 李石 《盖公堂》诗:“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我昔官其地,吏事困案牘。但翻城旦书,奚暇《尔雅》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城旦书”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窦太后与儒生辕固生的对话。辕固生贬低《老子》为“家人言”(即普通家训),窦太后怒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其中“司空”是秦汉时期掌管刑徒的官职,“城旦”则指一种强制劳役的刑罚(犯人需参与筑城等苦役)。窦太后将儒法思想比喻为严苛的刑律文书,故“城旦书”最初代指刑书或律令。

二、引申含义

后世以此典故为基础,将“城旦书”泛化为与刑罚、律法相关的文书,例如宋代李石诗句“不读城旦书”即表达对刑律的疏离。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现代解释(如形容内容深奥难懂)可能源自对典故的误读或混淆,主流含义仍与法律刑责相关。

三、历史背景补充

“城旦”作为刑罚,在秦汉时期属于重劳役刑,犯人需服四年筑城等苦役,并附加黥面(面部刺字)等肉刑。因此“城旦书”一词隐含着对严苛律法的批判或讽刺意味。

该词核心含义为“刑书”,源自汉代儒道思想冲突的历史事件,后演变为律法文书的代称。建议优先参考《史记》及秦汉法制史研究以获取权威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城旦书》一词意思是指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与记录。它可以拆分为“土”和“言”两个部首,其中“土”表示土地,而“言”表示记录和记载的意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对于城市和乡村地理的划分和描述的需要。 在繁体中,“城旦书”可以写作“城旦書”。古代汉字写法中,城旦书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一般使用篆书或隶书的方式。这些古代写法已经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的字形。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说明《城旦书》的应用:根据城旦书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一些与《城旦书》相关的组词有:城市、乡村、地理、划分等。 近义词可以有:城市地图、城市规划、乡村记载等。 反义词可能是:城市遗忘、乡村无记载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有任何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