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缓和的意思、缓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缓和的解释

(1) [relax;ease up;mitigate]∶使不再紧张;变和缓

缓和紧张局势

(2) [mild;demulcent;mitigated;alleviate]∶作用或感官上温和;减轻

详细解释

(1).犹和缓。与“紧张”相对。多用以形容气氛、局势等。 冰心 《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了。”

(2).使之和缓。 *********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由 江阴 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去缓和她那火暴暴的性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缓和"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动词)使紧张状态、激烈程度或矛盾冲突减轻

    指通过干预使原本紧张、尖锐的形势趋于平缓。例如:"谈判双方采取让步措施,成功缓和了边境冲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形容词)平和、不剧烈

    形容事物性质温和,不具强烈刺激性。例如:"这种药物作用缓和,适合老年人服用。"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语境延伸解析

  1. 社会关系领域

    用于描述人际或国际间矛盾的缓解,如"缓和阶级矛盾""外交关系缓和"。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自然与生理状态

    指物理或生理强度的降低,如"疼痛缓和""风力逐渐缓和"。

    来源:《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


三、近义辨析


权威参考依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注:因词典类内容通常无直接在线链接,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来源以符合原则,确保信息可追溯性。)

网络扩展解释

“缓和”是一个多维度使用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1. 基本词义
    指使原本紧张、激烈的状态变得平和舒缓。既可用于描述客观局势(如国际关系、冲突),也可用于主观情绪(如心情、态度)。例如:「缓和紧张局势」「缓和焦虑情绪」

  2. 引申意义
    在政治或历史语境中,特指特定时期国际关系的松弛,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的阶段性改善。文学作品中常表现情感或矛盾的软化,如冰心《南归》中通过调整措辞使语气更温和。

  3. 用法特点

    • 作动词时需搭配具体对象,如「缓和矛盾」「缓和气氛」;
    • 作形容词时描述状态,如「局势趋于缓和」;
    • 可通过程度副词强化,如「略微缓和」「极大缓和」。
  4. 近义词对比
    与「缓解」「和缓」存在细微差异:

    • 缓解:侧重减轻程度(如疼痛缓解);
    • 和缓:强调过程温和(如语气和缓)。
  5. 典型反义词
    「激化」「加剧」「紧张」等,例如「矛盾激化」「竞争加剧」。


提示:该词在不同语境中需结合具体搭配理解其侧重点。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敖翔悖晦变火逼夹猜三喝五慈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电门电埽东洋鬼遁迹匿影顿仆方框图反音风雨无阻浮脃附理钢锋刚性诟毁过吹国庆日古味豪蠹横峰侧岭閧闉逭咎活局子降绥疾俏开埠空谷幽兰拉面没头帖子弥靡啮岸旁生霸耙子扑马请讬勤勉奇奇怪怪容量瓶软脚入舍三年五载三占从二山梁善以为宝省相疏财仗义夙构琐第唆激铜螭偷眼吞鸟瓦楞子为渊驱鱼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