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疏的意思、拜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疏的解释

上奏章。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拜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ài shū,其核心含义指古代臣子向君主恭敬地呈递奏章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拜”(恭敬行礼)和“疏”(奏疏、文书)组成,字面意为恭敬地呈上奏章,强调对君主或上级的尊崇态度。

  2. 历史用例与出处

    • 唐代韩愈在《施先生墓铭》中记载:“秩满当去,诸生辄拜疏乞留”,描述学生上奏请求老师留任。
    • 清代黄遵宪《冯将军歌》中“虎节重臣亲拜疏”,指重臣亲自撰写并呈递奏章。
  3. 语境与延伸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履行职责时的正式礼仪,体现对皇权的敬畏和严谨的文书制度,常见于历史文献与诗词中。

“拜疏”特指古代臣子以恭敬态度向君主提交奏章的礼仪性行为,与“上疏”“奏请”等词义相近,但更强调礼仪规范。需注意与“拜问”“拜求”等表达请教之意的词语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拜疏》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向远方致意或表示远隔遥远之意。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即“拜”和“疏”。其中,“拜”是由手和足两部分组成的汉字,表示向人行礼的动作。“疏”是由疒和禾两部分组成的汉字,表示植物的丛开。 《拜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无法迅速传递信息,所以当有人需要向远方的亲友致意时,就会选择用这个词来表达思念之情。 《拜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拜疎」。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拜疏》这个词的字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拜疏》的例句: 1. 我想对在远方的朋友说一句《拜疏》,希望他一切安好。 2. 她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念念着《拜疏》。 3. 每年过年,我们都会给外地的亲属寄去一封《拜疏》。 关于《拜疏》的组词,可以结合其他汉字连成一句话,如:“拜见、拜谢、疏通”等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表示问候或致意的词语,如:“问好、问候、问安”等。 反义词方面,没有明显的反义词与《拜疏》相对应。 希望上述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