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着冰冻。谓冒着严寒。 唐 白居易 《风雪中作》诗:“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清 王元勋 《海上观冰山歌同毛海客赋》:“余时踏冻访海客,惊见冰山高崱屴。” 清 何耳 《燕台竹枝词·毛儿窝》:“四围温厚中深稳,踏冻应无捲地风。”
“踏冻”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踏着冰冻的地面行走,字面描述在严寒环境中行动的状态。例如唐代白居易《风雪中作》中“踏冻侵夜行”即描绘了冒着冰冻连夜赶路的场景。
该词常被赋予坚毅勇敢的象征意义,比喻人在困境中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清代王元勋《海上观冰山歌》中“踏冻访海客”便通过踏冰行为侧面烘托人物气魄。
注:如需具体诗句出处或更多文学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清诗别裁集》等文献。
踏冻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行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步部)和“冫”(冰部)。根据笔画顺序,它的拆分为“走”(3画)和“冫”(2画)。
踏冻一词来源于古代冬季走路的场景。在冰冻的季节里,人们需要踏着结冰的地面行走。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冬季的景象和活动,强调人们穿越冰面的动作。
在繁体字中,“踏”字的字形保持不变,只是书写方式略有差异。繁体字的“踏”字是由“⻌”(辵部)和“冬”(⺀部)组成的。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以及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踏冻”的字形基本一致,只是曾用字的形态可能略有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踏冻”的例句:
1. 寒冷的冬日里,人们穿着厚重的鞋子踏冻而行。
2. 孩子们在河面上尽情地踏冻嬉戏。
3. 我们小心翼翼地踏冻走过结冰的湖面。
与“踏冻”相关的组词有:
1. 冰面:指结冰的水面
2. 冻土:指被冻结的土壤
3. 冰雪:指结冰的雪
近义词有:“踏雪”、“行冰”、“踩冰”等。
反义词则有:“解冻”、“融化”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