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波棱 ”。1.菜名。即菠菜。《新唐书·西域传上·泥婆罗》:“﹝ 泥婆罗 ﹞遣使入献波稜、酢菜、浑提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波棱》:“《刘公嘉话録》曰:波棱菜,西国有僧将其子来。 韦绚 云:岂非 颇陵国 来,语讹为波棱也。”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行李隔絶而腹中枵然,询诸驛吏,唯有波稜与米尔,即取以为糜。”
(2).波浪。 刘半农 《回声》诗:“那里的海,无量数的波棱,纵着,横着,铺着,迭着,翻着,滚着……”
见“ 波稜 ”。
“波棱”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植物名称(菠菜的别称)
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波棱”是古代对菠菜的称呼,源自音译外来词。唐代时由尼泊尔(古称“泥婆罗”)传入中国,早期文献中常写作“波稜”,后因发音演变逐渐固定为“波棱”。例如宋代《事物纪原》提到:“西国有僧将其子来,语讹为波棱也”。
二、文学比喻(波浪的形态)
现代文学作品中,“波棱”被用来形容波浪的棱角或动态。如刘半农在诗歌《回声》中写道:“无量数的波棱,纵着、横着、铺着、迭着……”,此处以“波棱”比喻海面起伏的波浪形态,带有艺术化表达色彩。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古汉语及文学用词,现代日常使用较少。若在古籍或诗词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植物还是波浪。
《波棱》是一个汉语词语,它形容了一个物体或者景象在边缘或表面上呈现出波状或棱状的轮廓或纹理。可以用来描述水波、光线、建筑物等物体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笔画:《波棱》这个词由2个部首组成。其中,“波”字的部首是“水”,而“棱”字的部首是“木”。
在笔画方面,“波”字包含了8个笔画,“棱”字包含了12个笔画。
来源:《波棱》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波”和“棱”两个字组成。它们的本义是“水上起涟漪”和“物体边缘的尖角”,通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物体轮廓或纹理的特征的一个新词。
繁体:《波棱》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波棱」。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波棱》一词在古代使用的写法可能略有变化,但整体结构并无太大差异。
例句:1. 水面上泛起了一阵波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2. 建筑物的外墙设计了很多棱角分明的窗户,显得非常现代。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组词:波澜、棱角、波纹。
近义词:波痕、棱影、波纹。
反义词:平滑、圆润、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