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莱菔的意思、莱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莱菔的解释

即萝卜。 宋 方岳 《春盘》诗:“莱菔根鬆缕氷玉,蔞蒿苗肥点寒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莱菔》:“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葡。” 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莱菔是汉语中对萝卜的古称,特指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肉质根及其植株。该词具有以下核心释义与文献依据: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学定义

    指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呈圆柱形、球形或圆锥形,皮色有白、红、绿等,肉质脆嫩多汁,可作蔬菜食用。其叶称“莱菔缨”,种子称“莱菔子”入药。

  2. 词源与古籍记载

    源自《尔雅·释草》:“葖,芦萉。”晋代郭璞注:“萉宜为菔。芦菔……今谓之萝卜。”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莱菔》释名:“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

二、药用价值(见于传统医学典籍)

莱菔的种子(莱菔子)为常用中药,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具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效。《中华本草》载其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等症。《本草纲目》详述其“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之功。

三、文化引申

“莱菔”一词偶见于诗文,如宋代陆游《蔬食》诗:“菘芥可菹芹可羹,莱菔儿柔甘胜乳”,以“莱菔”喻指萝卜的清甜风味。


参考文献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4.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5. 《陆游诗全集》(中华书局辑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莱菔是萝卜的古代称谓,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莱菔(学名:Raphanus sativus L.)为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呈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颜色多样(白、红、绿等)。茎高约1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广泛分布于中国及朝鲜、日本等地。

二、别名与历史

古称“芦萉”“芦菔”,后世讹传为“萝卜”,民间俗称菜头、萝白等。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诗经》中已有记载,被誉为“冬吃莱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三、药用价值

  1. 根(莱菔):性凉,味辛甘,归脾、胃、肺经。功能消食化痰、下气宽中、解毒,主治食积胀满、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等,常用量30-90克。
  2. 种子(莱菔子):性平,可平喘消食,用于咳嗽痰喘、胸闷腹胀。
  3. 特殊品种:如雌性红莱菔,含萝卜硫素等成分,对痛风、肿瘤等有辅助食疗作用。

四、食用与文化

莱菔根可生食、炒煮、腌制,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其叶可治呃逆、通乳,种子可榨油。古诗词中常以“莱菔根”入句,如宋人方岳“莱菔根鬆缕氷玉”。

五、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临床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炎症调节。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生莱菔,且不宜与人参同服。

别人正在浏览...

骜忽白颈乌豹论宝塔山本地人贬窜别无长物笔架充箱盈架躭带反扰赶紧桂心合不着花脣猾狯黄石经化人厂胡厮哄京运集散嬾嬾冽泉理智吏最买得起慢条斯礼民营企业偏邦皮子乾浄凄寒欺上压下邱明趋班饶士揉摩尚卿十三家送从酸梅岁赂太丘道广汤麪讨析铁节鞭透彻投化推力袜筒卫送威信扫地文修武备无援下脚料县象小写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