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 传:“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后因称物有所用、民有所养为“利用厚生”。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齐景公 之利用厚生,有马盈於千駟。”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知古圣人经纬天下,所以为斯民利用厚生者,筹之盖详。” 郭沫若 《学术工作展望》:“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利用厚生,为人民服务。”
“利用厚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部分资料(如、4)将其误解为“利用他人善意谋私利”,这与原意相悖。正确含义始终围绕资源利用与民生改善,属于积极表述,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溯源或例句,可参考《尚书》原文及汉典等权威典籍。
“利用厚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意为充分利用和享受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该词由“利用”和“厚生”两个部分组成。
“利用”的意思是利益的使用、得益于某物或某人,是由“言”字旁和“刂”字旁组成。其中,“言”字旁表示与语言、言论相关的含义,而“刂”字旁则表示与刀剑相关的意义,两者结合表示通过言论或行动来利用某物或某人。
“厚生”的意思是关怀、福利、保障,由“厂”和“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厂”表示工厂或事务机关,而“生”表示产生、生活等含义,两者结合表示为员工或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福利、关怀和保障。
“利用厚生”一词最早源自日语,是由日本学者在19世纪末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翻译成日语后,再由中国学者翻译回汉语而得到的。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为「利用厚生」。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利用厚生”的写法也有所变化。在古时候,该词写作“利用厚生”,与现代的写法相似,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利用厚生”的例句:
1.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厚生制度,享受社会给予的各种福利。
2.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厚生保障,关心员工的生活质量。
组词:
1. 利用价值 2. 利用资源 3. 利用机会
近义词:
1. 充分利用 2. 有效利用 3. 最大限度利用
反义词:
1. 浪费资源 2. 不懂得利用 3. 不加以利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