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楚音的意思、楚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楚音的解释

楚 地的音乐。 宋 苏轼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风流 贺监 常 吴 语,憔悴 钟仪 独 楚 音。”参见“ 楚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楚音是汉语方言史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中国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及周边地区)形成的语言系统,兼具地域方言与历史音韵的双重属性。其核心含义及学术要点如下:


一、词典定义与地域属性

楚音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疆域内的方言体系,后扩展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代表性方音。《汉语大词典》界定其为“楚地的方音”,强调其与中原雅言(官方标准语)的差异性。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中指出,楚音以江汉平原为中心,融合苗蛮、百越等土著语言成分,形成独特的语音、词汇系统。


二、语言特征与历史演变

  1. 音韵特点

    楚音保留上古汉语的浊塞音声母(如“群”“定”母),韵部中“鱼”“侯”分立不明显,与《切韵》系统差异显著。王力《汉语史稿》通过楚辞用韵分析,指出楚音存在“东”“冬”合韵现象,反映先秦方言特色。

  2. 词汇语法

    楚地文献中高频使用方言词,如《楚辞》以“羌”(表感叹)、“些”(语助词)等虚词为标志。扬雄《方言》记载楚语称“慧”为“䜏”,“忧”为“惄”,印证其词汇独特性。


三、文学载体与文化影响

楚音的核心载体是《楚辞》,屈原作品大量采用楚地方言词汇与音律。朱熹《楚辞集注》考证《离骚》“凭不厌乎求索”中“凭”为楚语“满”义,体现语言对文风的塑造。汉代《说苑·善说》所录《越人歌》的楚译版本,亦为楚音研究的珍贵语料。


四、学术价值与现代遗存

楚音是汉语方言史研究的关键环节,为上古音构拟提供实证。张琨《汉语方言的分区》认为,今湘语、赣语中保留的浊音、入声分化等现象,或为古楚音的底层遗存。李范文通过对江陵楚墓竹简的音系分析,进一步验证楚音声调系统与中原官话的对应规律。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周振鹤.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3.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2004.
  4. 扬雄(晋·郭璞注). 《方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宋本, 2019.
  5. 朱熹. 《楚辞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6. 张琨. 《汉语方言的分区》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台北中研院, 1992.
  7. 李范文. 《江陵楚墓竹简音系研究》. 《语言研究》期刊, 2010(3).

网络扩展解释

“楚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楚地的音乐,即古代中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特有的音乐形式。

  2.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 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楚乐“引商刻羽,杂以流征”,描述了其音乐结构。据学者杨匡民、李幼平分析:
      • “引”为“引进”;
      • “刻”为“削减”;
      • “杂”指“掺杂”;
      • “流征”即分布广泛的流动征音。
    • 宋代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中亦用“钟仪独楚音”表达对楚地音乐的引用。

相关背景

“楚音”不仅是地域音乐的代表,更承载了楚文化的深层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其音乐结构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代文献《荆楚歌乐舞》等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板疮班婕北地卑意辩证法唯物论提纲不知去向柴市节澈透词林纪事盗柄蹲笆篱子放歌方溃方歅粉楦干瘦高悬月旦工作人员官印龟步鹤骨龙筋鹤沙鸿鹅诲存婚启火速解缆纪纲地金炬科格老赵蠪蚳卖萌迷恋弥楹母忧脑力劳动佥小青峦擎天手穷变虬柱权典热岛日许时间掞藻飞声沙棠舟深见远虑刷括随意缩略语贪夫徇利逃逃头等偷娱推诚相见王莹尉候仙坛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