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瘦的身体。 清 周亮工 《霜月乞酒歌》:“五经不来鬼欲哭,枯身难就冰铁牀。”
“枯身”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指干瘦的身体,常用于形容人因长期疾病、饥饿或过度劳累导致极度消瘦的状态。
词义延伸
不仅描述身体消瘦,还隐含衰弱到濒临死亡的极端状态。多与“长期苦难”相关,如:
文学意象
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悲剧意象,例如清代周亮工《霜月乞酒歌》中的“枯身难就冰铁牀”,通过身体干瘦的描写烘托凄凉氛围。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枯身"是一个中文词汇,多指身体虚弱、衰竭或亡故。
“枯身”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木”部,右边是“身”部。它的总笔画数为9。
"枯身"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形容人们在战乱中身体虚弱,生活困难。后来逐渐扩展为形容人体疲惫、衰竭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枯身”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枯身”也有一些变体写法,如“枯躬”、“枯骨”等,但它们的意思和含义都与“枯身”相似。
1. 他经历了连续几天的工作加班,已经枯身不堪。
2. 长期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营养,容易导致身体枯身。
枯草、枯竭、枯燥、身心俱枯
虚弱、衰败、消瘦
健康、强壮、充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