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京报的意思、京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京报的解释

[official newspaper]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6*体木字排印

详细解释

清 代 北京 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6*体木字排印。内容包括内阁发抄的皇帝谕旨,大臣奏议等官方文书和有关政治情报。多者十馀页,少者五、六页,一月一期。至 清 末为近代报纸所代替。《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个旨意,从内阁抄了出来,几天儿工夫,就上了京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经降了多少,每人给与剃刀一把,大约总有些降服的。”参阅《六部成语注解·京报起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京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京报是中国古代对官方邸报的特定称谓,特指由京城(北京)发布、抄录或刊印的政府公报类文书。其核心含义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本义

    指古代朝廷在京师刊发的官方文书,内容主要为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宫廷动态及重要政令。其性质类似于现代政府公报,是中央政权向地方传递信息的正式渠道。

  2. 词源与结构

    “京”指都城(明清时期专指北京),“报”意为通报、文书。二字组合凸显其“由京城发出的权威通报”属性。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三、文化意义与文献佐证


参考文献(权威辞书与史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京报”词条释义。
  2.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明清官方信息传播制度。
  3.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重印版:京报的印刷与发行考据。
  4.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邸报”“京报”历史沿革。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依据权威出版物纸质版页码,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京报”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明清时期的官方/半官方报纸

  1. 起源与性质
    京报是明清时期在北京发行的官方或半官方报纸,以“邸报”为基础演变而来,内容涵盖皇帝谕旨、大臣奏议、政治情报等,兼具社会、军事、经济信息。清代由民间报房商人用木活字排印发行,每月一期,形式类似现代报纸。

  2. 发展历程

    • 明末曾被权臣控制(如魏忠贤),清初一度被禁,清中叶后逐渐成为民间舆论载体。
    • 晚清发行范围扩大至全国,是中外人士了解中国时政的重要窗口。

二、民国时期的民办《京报》

  1. 创办与特点
    1918年由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以“新闻救国”为宗旨,支持爱国运动,揭露军阀恶行。副刊种类丰富(如鲁迅主编的《莽原》),日发行量最高达6000份,成为全国性大报。

  2. 历史影响与结局

    • 因抨击时政(如郭松龄倒戈事件、“三·一八”惨案)两次被查封,1926年邵飘萍被军阀以“宣传赤化”罪名杀害。
    • 1928年复刊后坚持至1937年“七七事变”,是民国时期与《申报》齐名的重要媒体。

补充说明

需注意区分两类“京报”:前者为古代信息通报工具,后者为近代具有革命色彩的民办报纸。部分文献中,“京报”也作为“邸报”“朝报”的别称出现。

别人正在浏览...

阿飞钞录冲夜箠杀蠢笨翠拔亶诚登进凡人风云气浮飏革船隔界诡异过头话罕俪寒塞惠好昏因火钩金刺尽室继天立极菊花石拉场腊人凌欺龙扈旅客满考魅鬽奶豆腐年代凝盻葩卉辟积墙柳酋腊驱羊旧节认供热升荣味三十六宫森聚升年深晦伸玩矢口事验寿祉思归乐踏筵童养媳妇土瓜图乙徒长挽联无隙遐甸瞎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