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翁的意思、髡翁的详细解释
髡翁的解释
亦作“髠翁”。指老僧。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皎然 《赋得啼猿送客》云:‘万里 巴江 外,三声 月峡 深’……观其前联,平澹意长,餘皆筌句,予皆削疵,强半稍变气格。髠翁復起,可能心服否乎?”
词语分解
- 髡的解释 髡 ū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古代指和尚。 古代称修剪树枝。 笔画数:; 部首:髟; 笔顺编号:
- 翁的解释 翁 ē 老头儿:老翁。渔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父亲:“家祭无忘告乃翁”。 丈夫的父亲:翁姑(公婆)。 妻子的父亲:翁婿。 姓。 鸟颈毛。 笔画数:; 部首:羽;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髡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1.基本释义
- 释义:指年老的僧人,尤指剃发修行的老僧。该词为中性表述,多见于古代文献。
- 构成:由“髡”(剃发)和“翁”(老者)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剃发的老者”,特指佛教中因出家而剃发的年长僧人。
2.字义分解
- 髡(kūn):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后借指僧人剃发。例如《汉书》载“髡钳为城旦舂”,即剃发并戴枷劳作。
- 翁(wēng):泛指老年男子,如“老翁”“渔翁”;亦可表尊称,如“家翁”“岳翁”。
3.文献用例
-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皎然诗句时提到:“髠翁復起,可能心服否乎?”此处“髠翁”即指皎然(唐代诗僧),借代老僧身份。
4.来源解析
- 佛教僧侣剃发为修行标志,故“髡”常与僧人关联。结合“翁”的尊老含义,该词生动体现了对老年僧人的称呼传统。
“髡翁”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佛教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髡翁》的意思
《髡翁》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将头发剃光的老人。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年老体弱、秃顶或光头的老年男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髡翁》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部首是"髟"(头发),右边部首是"翁"(老人)。它一共有19个笔画。
来源
《髡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有时候为了惩罚某些犯罪者,会将他们的头发全部剃光。因此,"髡翁"这个词就形容了被剃光头发的老人。
繁体
《髡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髡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髡」和「翁」的字形有些不同。例如,「髡」的古字形为「頃」,而「翁」的古字形为「翁」。
例句
- 他已经年过八十,成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髡翁。
- 那位髡翁走路显得有些踉跄。
组词
与《髡翁》相关的组词有:
- 剃髦:指将头发剃光。
- 光头:指没有头发的头部。
- 秃顶:指头部没有头发而露出光滑的顶部。
近义词
与《髡翁》近义的词语有:
反义词
与《髡翁》反义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