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陷溺的意思、陷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陷溺的解释

(1).谓使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祸害人。《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同尽》:“恨杀 秦 贼,把他一家陷溺。”

(2).被水淹没。《后汉书·明帝纪》:“宜任水埶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

(3).浸润,影响;使变坏。《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於火之将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於火之未然,亦足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 清 顾炎武 《答汪苕文》:“值此人心陷溺之秋,苟不以礼,其何以拨乱而返之正乎?”

(4).比喻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荀子·大略》:“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蹷陷溺。”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惟念尔等吸食之辈,陷溺已深,不忍不教而诛,特先悉心开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陷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角度解释,综合权威来源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沉迷难拔
    指人过度沉溺于不良或消极的事物(如欲望、享乐),丧失理性判断,难以自我摆脱。如《孟子·告子上》提到环境对人心性的影响:“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说明外界因素可导致人迷失本性。

  2. 祸害他人
    在古典语境中,可表示统治者或势力使民众陷入困苦境地。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批评暴政:“彼陷溺其民”,即指苛政祸害百姓。

二、其他引申义

  1. 物理淹没
    字面指被水淹没,如《后汉书·明帝纪》记载:“百姓无陷溺之患”,强调水患对生活的威胁。

  2. 思想侵蚀
    表示不良影响逐渐渗透、腐蚀心性,如《续资治通鉴》提到“人心陷溺”指道德观念被权势欲望扭曲。

三、语言关联

“陷溺”既可描述个体因欲望或环境导致的精神迷失,也能指涉物理淹没或群体性道德滑坡。其用法在古文与现代汉语中侧重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孟子》《后汉书》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陷溺

陷溺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沉溺其中无法自拔,陷入某种境地或行为中不能自拔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陷字的部首是阜,溺字的部首是水,陷字总共有7画,溺字总共有13画。

来源:《陷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古代文字形态演变的规律,陷字是“阜”和“臽”(xiàn)的合音,臽意为隐蔽,引申为陷入、堕落;溺字指沉入水中,引申为深陷、不能自拔。

繁体:陷溺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陷溺」。

古时候汉字写法:陷字的古代汉字写法为「穴戋」,溺字的古代汉字写法为「泥及」。

例句:

1. 他陷溺于游戏中,完全无法自拔。

2. 她陷溺于爱情之中,对其他事物都漠不关心。

组词:困陷、陷入、陷害。

近义词:沉迷、沉湎、走火入魔。

反义词:解脱、挣脱、摆脱。

别人正在浏览...

败盟搬演八薮鞁马璧合冰片不知轻重橙丁辰衡晨衣持正不挠春祠次官摧抑禫服道员登歌夺爵二流大挂犯干扉画飞燕分两分米钢浇铁铸怪石供赫斤痕迹河原会同馆讲述謇缓金石不渝鸡埘究陈蹶踣郡阁历兵秣马林下风韵罗刹政末节殴逐偏差平赋漆包线擎举裘弊金尽鳃裂沈静世祚树高招风缇萦陀螺晚节不保吴羹遐厉霞明项下小挺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