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戞触”。击撞。 清 陈维崧 《解连环·再咏奕用云臣原韵》词:“荷香清燠,更松风满院,簷铃戞触。” 清 陈维崧 《沁园春·秋日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词:“灯烛晶荧,鐸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
“戛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á chù,其核心含义为击撞。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物体之间的碰撞或敲击动作,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描述自然或器物声响。例如清代陈维崧的词句“松风满院,簷铃戞触”,用“戞触”(同“戛触”)形容檐铃在风中碰撞的声音。
结构与异体字
扩展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戛”在古代可指代兵器(如戟或长矛),但此义项与“戛触”组合后的“击撞”含义关联较弱,更多属于单字释义的延伸。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诗词,如“鐸铃戛触,虎篆雷音”,通过拟声或动态描写增强画面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解连环·再咏奕用云臣原韵》等清代词作。
“戛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戛”和“触”两个字组成。
“戛触”中的“戛”字的部首是“戈”,总共有7个笔画;“触”字的部首是“角”,总共有13个笔画。
“戛触”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汉语,它的意思是指“戛然而止”,形容行动或行为突然停止。
在繁体字中,“戛触”可以写作“戛觸”。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戛触”的写法也有所变化。
在古时候,“戛”字的写法为两个戈字并排放置,表示两个戈矛相互碰撞的情景。
“触”字在古代写法中为两个手指头和一个角相结合的形状,表达了用手指触碰到角的意义。
1. 他在追逐中突然止步不前,戛触了。
2. 她的行动在关键时刻戛触了,让我们都感到震惊。
近义词:停止、终止、中止
反义词:继续、延续、持续
以上就是关于“戛触”的一些相关信息,请参考。【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