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崤崡 ”。 崤山 和 函谷 。自古为险要的关隘。 函谷 东起 崤山 ,故以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左有 崤 函 重险, 桃林 之塞。”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 殽 ,山名; 函 ,谷名。或作 崤 崡 。”京剧《平王纳媳斩伍奢》:“望云峦和雾岭羊肠曲险,想这里必定是古戍 崤 函 。”
“崤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地理名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崤函(拼音:xiáo hán)是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大致范围包括三门峡市、灵宝市及陕州区。两者因地理位置相邻且地势险要,常被并称为“崤函”。
地理位置
崤山属秦岭山脉东段支脉,函谷关则位于崤山北麓的深谷中,东起崤山,西至潼关,形成一条狭长的险要通道。其范围涵盖今河南洛阳以西至陕西潼关一带。
军事价值
因地势险峻,函谷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古代西北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战国时期,秦国凭借“崤函之固”据守关中平原,成为军事防御的核心屏障。
崤函不仅是地理名称,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的标志性符号,其险要地势对中原与关中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过秦论》及相关历史地理文献。
《崤函》这个词是指古代中国山岳之名,也可以表示两山之间的峡谷。这个词代表了山岳之间的壮丽景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崤函》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和宀(宀,表示屋顶),并且由13个笔画组成。
《崤函》一词是中国古代地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崤函之篇》中。这个地名指的是今天的陕西咸阳和渭南一带。
《崤函》的繁体字为「崤凾」。
在古时候,「崤函」一词的写法可能不尽相同,因为汉字历来的书写形式存在一定的变动。但整体看来,对于「崤函」的写法没有太大的不同。
1. 随着车辆驶过山间的「崤函」,一片美丽的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2. 他沿着「崤函」徒步穿越,欣赏着险峻的山峰和怡人的自然风光。
1. 崤山(指崤函所在的山区)
2. 函谷(指两山之间的峡谷)
3. 函谷关(指崤函所在地附近的关隘)
1. 峡谷
2. 山间
1. 平原
2. 谷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