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説鼓书的意思、説鼓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説鼓书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説鼓书是什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们许多的人?”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说鼓书,唱滩簧,廉价的旧小说,冒牌的新小说--他们的思想虽旧,他们的话却是 中国 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説鼓书是中国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之一,属于民间说唱艺术的范畴。该词由“説(说)”和“鼓书”两部分构成,其中“説”指以口语叙述故事,“鼓书”则强调以击鼓伴奏配合说唱的表演形式。其核心特征是通过韵律性语言与鼓点节奏的结合,演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社会时事。

从历史渊源来看,该艺术形式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鼓子词”,至明清时期在华北地区发展为成熟的曲种。表演者通常采用当地方言,手持书鼓、鸳鸯板等乐器,通过“说、唱、演”三位一体的形式完成叙事,其文本结构包含“书头”“正书”“收束”等固定段落。

根据《中华艺术大典·曲艺卷》的记录,説鼓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散韵相间”的语言结构,散文用于铺陈情节,韵文用于抒情或总结;二是“千斤念白四两唱”的表演比例,强调说表的细腻处理;三是“一人多角”的演绎方式,演员通过声调变化区分不同角色。该艺术形式现存代表性曲目包括《杨家将》《包公案》等经典长篇书目,以及《二十四孝》等劝善短篇。

网络扩展解释

“说鼓书”是一种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主要以说唱结合、击鼓伴奏为特点,常见于民间表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说鼓书属于大鼓书的一种,表演者通过口头叙述故事或历史片段,同时配以鼓点和简单乐器(如梨花简)的节奏。其名称源于表演时“说”与“鼓”的结合,常见于山东等北方地区,如《老残游记》中提到的“山东乡下的土调”。

  2. 表演形式

    • 乐器:通常使用一面鼓和两片梨花简(金属制打击乐器),通过敲击控制节奏。
    • 内容:以演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
  3. 历史与文化意义
    说鼓书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盛行,既是娱乐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瞿秋白曾评价其“思想虽旧,语言却是中国话”,反映了传统说唱艺术在语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 现代发展
    部分流派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梨花大鼓”等分支仍活跃于地方舞台,并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注意:部分资料误将“说鼓书”解释为成语(如分解“说、鼓、书”三字),但根据权威文献和典籍记载,其实际含义更偏向曲艺表演形式,建议以曲艺解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下百宝橱白雪阳春绊马索本国愎类禀复播鼗采缉昌姬畅遂长恶不悛朝贺厨簏靛缸断木掘地恶性循环费钞歌泣鼓翰归璧喝报和胜画腹挟赤讲书江左夷吾韲器絶巧看承朗讴良法连袤邻角遛鸟路分倮袒旅泊麻枯满目凄凉蛮云蜑雨眇眇忽忽骈组平地风波蚍蚁亲用栖盘儒庠三句不离本行伤斤动骨神臂弓摄氏温标树帜天地头停晷玩服委惰遐冲仙凫香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