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变节的意思、变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变节的解释

(1) [make a political recantation;betray]∶改变节操,向敌人屈服

投敌变节

(2) [turn one's coat;desert]∶改变立场;叛投对方

详细解释

(1).改变志节;失节。《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行而屈志。” 王逸 注:“念改忠直,随谗佞也。”《隋书·裴矩传》:“于时皇纲不振,人皆变节,左翊卫大将军 宇文述 、内史侍郎 虞世基 等用事,文武多以贿闻。” 叶紫 《山村一夜》:“我不相信这样的一个好的人,会忽然变节!”

(2).特指女子失去贞操。 清 李渔 《蜃中楼·回宫》:“原来妹子不知我的心事,只説我果然变节,改嫁 涇河 。” 叶紫 《星》第三章六:“好像那老婆的变节的身子与剪发的头颅,就停在他的前面般的。”

(3).谓改变旧习,折节向善。《汉书·眭弘传》:“﹝ 弘 ﹞少时好侠,鬭鷄走马,长乃变节,从 嬴公 受《春秋》。”《北齐书·崔肇师传》:“ 肇师 少时疏放,长遂变节,更成谨厚。”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苏涣》:“后自知非,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御史。”

(4).转换时节。 南朝 梁简文帝 《梅花赋》:“寒圭变节,冬灰徙筩,并皆枯悴,色落摇风。”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 明 高启 《燕歌行》:“清商变节朱火违,严霜涂庭卉木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变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改变原有的节操或立场,通常包含以下两层具体释义:

  1. 改变志节,向敌人屈服投降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在政治、信仰或气节上背叛原属的阵营或原则,屈服于敌对势力。例如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放弃原有立场投靠敌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改变志节。多指投降敌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改变自己的节操,在敌人面前屈服”。《辞海》网络版进一步说明其特指“背叛原属政权或集团”,如《汉书·眭弘传》中“变节”即指此意。

  2. 改变旧习,折节向善

    此义项相对少见且具古语色彩,指改变过去的操行或习惯,转而向好的方向转变。《汉语大词典》同时指出其可指“改变旧习,折节修行”,体现了词义的历史演变中曾包含积极转向的含义。

语源与用法

“变节”由“变”(改变)与“节”(节操、气节)组合而成,其贬义用法(指背叛)在历史文献和现代汉语中占主导地位,尤其在描述政治立场、民族气节或理想信念的背叛时使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明确其指向的立场转变对象及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权威释义):http://www.hydcd.com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规范释义)
  3. 《辞海》网络版 (历史语义补充):https://www.cihai.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变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iàn jié,其核心含义指改变原有的立场或节操,尤其在压力下屈服或背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政治或道德上的背叛
    指在敌人威胁、利益诱惑下放弃原有信仰或立场,丧失气节。例如:

    • “投敌变节”指向敌方投降,背叛组织或国家。
    • 常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中的叛变行为(如“变节分子”)。
  2. 立场或态度的转变
    也可泛指改变原有原则或立场,转而支持对立一方。例如:

    • “变节自首”指主动承认错误并改变立场。

二、其他用法与延伸

  1. 古代文献中的特殊含义

    • 改变旧习、折节向善:如《汉书》中记载某人“少时好侠,长乃变节”,指改过自新。
    • 女子失去贞操:清代文学中曾用此词指女性失贞,但现代已极少使用。
  2. 国际语境中的叛变
    法语翻译为“trahir son pays”(背叛国家)或“apostasie”(背弃信仰),强调对国家或信仰的背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使用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楚辞》《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倾轧骜倨杯盘狼籍冰沍宾御獊囊慅扰剗草除根禅经邨民點頭之交鼎革阏塞非分之念费用焚柴分析与综合敷衽浮瘗革凡成圣鹳崖国筴还至邯郸郭公河曲鸟翬衣假威集本进傩急拍拍霁月光风俊爽君主立宪馗厨勒令列邦林下之风陇禽论批麻蕡蒙养磨兑母系拿获迁延切理厌心憩宴羣丑让衢热狂三凤善与人交势利眼顺耳树头鲜殊言别语贴赠通任现银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