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縲紲 ”。
缧絏(léi xi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后引申为牢狱之灾或囚禁状态。以下从字形、本义、引申义及典籍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古代拘系犯人的黑色绳索,属刑具的一种。如《论语·公冶长》载:“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指无辜者遭囚禁。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絏。” 司马迁以“缧絏”自述囚禁经历。
“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杜预注“羁为马络头,绁为马缰绳”,可见“絏”与“绁”通假。
“缧絏:捆绑犯人的绳索,亦指牢狱。”
“缧,黑索;絏,绳索。合用指拘系犯人的刑具。”
“缧絏”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刑具,更成为冤屈与抗争的符号。如明代方孝孺《豫让论》以“身履缧絏而不悔”喻士人坚守道义,凸显其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
注:因权威古籍数据库(如汉典、国学大师)未收录该词条独立页面,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等纸质辞书,故不附链接。
“缧絏”(léi xiè)是“缧绁”的异体写法,指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后引申为监狱或囚禁。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词结构
本义与引申义
用法示例
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古籍用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先秦文献。
柏寝白足僧邦绩鼈甲车采邑残冬禅语逞怒酬献措办儋崖得步进步冻石封陲附集罡风高尚娴雅管用故常孤寡不谷鬼木规益郭璞浩邈赫尔辛基踝膝豁绰蠽蟟金障霁顔开立眍兜媿辱戾悍轮焕门禁森严民不聊生钮孔鳑魮媻跚清健情慉秋零鳅鳝全神贯注羣萌群众运动山农射器衰次説诨话司寇通传同条共贯卫星云图午安午梵无冀相映成趣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