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魁星的意思、魁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魁星的解释

(1).星名。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

(2).星名。指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6*权的总称。

(3). 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主文运、文章的奎星。“奎星”是 中国 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 东汉 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緑髮照魁星,平康争看。锦绣肝肠五千卷。”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造化》:“ 淳熙 中,殿试进士,有 邓 太史者告 周益公 ,魁星临 蜀 。”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只要做些积德的事,钱神更比魁星验。” 冰心 《往事·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 曲 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魁》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魁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魁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含义的重要概念,既指天文星宿,又引申为主管科举文运的神祇,其释义如下:

一、天文星宿之本义

  1. 北斗之首

    “魁”原指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天枢),《史记·天官书》载:“北斗七星……第一至第四为魁。” 古人将北斗分为“魁”“杓”两部分,“魁”象征天之枢纽,主掌方位。

  2. 二十八宿之奎星

    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提出“奎主文章”之说,因“魁”与“奎”古音相近,后世逐渐将主管文运的职能附会于“魁星”。

二、科举信仰之神格化

  1. 文运主宰之神

    自宋代起,魁星被奉为科举考试的保护神。南宋《癸辛杂识》记载士子祭祀“魁星”以求登第的风俗。其形象多为赤发蓝面、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执笔(点定状元),一手持斗(象征北斗),故称“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2. 字形演化的象征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考证:“魁”字拆解为“鬼”与“斗”,故神像作鬼形踢斗之姿,寓意以文才降服群雄。如福建福州清代魁星楼雕像,即呈现金足踢斗、朱笔高举的经典造型。

三、文化意象的延伸

魁星信仰融入民间艺术与建筑,如文昌宫常配祀魁星像,戏曲中有“魁星赶考”剧目,传统年画亦多见“魁星点斗”题材,象征对学识与功名的尊崇。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魁星"词条
  2.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科举与民俗:中国考试文化研究》(李世愉著,商务印书馆)
  4. 《天官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5.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库《玉芝堂谈荟·魁星》

网络扩展解释

魁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具天文学与神话色彩的独特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天文学定义

魁星最初指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称“斗魁”,其中天枢为北斗第一星。也有文献将“魁”单独解释为北斗七星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即天枢)。

二、神话与信仰内涵

  1. 主掌文运的神祇
    魁星由古代二十八宿中的奎宿演变而来。东汉《孝经援神契》提出“奎主文章”,后民间将“奎”谐音改为“魁”,赋予其“第一”的寓意,成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祭拜的考试之神。

  2. 形象特征
    其形象多为青面赤发、足踏鳌头的狰狞鬼怪造型,右手执朱笔作点状,象征“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这种反差设计暗含“文运显于形外”的哲学观。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科举制度符号
    科举考试中“夺魁”“五魁首”等术语均源于此,唐宋时期殿试头名称为“魁甲”。

  2. 成语典故

    • 独占鳌头:源自魁星脚踏鳌鱼的形象
    • 一举夺魁:体现“魁”字的第一含义
    • 魁星踢斗:传说其踢开象征科举功名的木斗,表达对功名的超然态度。

四、历史遗存

全国现存40余处魁星楼/阁,如赵州魁星楼等,多建于明清时期,见证古代文教制度。沈阳魁星小区等现代地名仍保留相关文化记忆。

注:魁星与文昌星(文曲星)常被混淆,二者区别在于:文昌星属道教体系,主管广义文运;魁星更侧重科举考试的具体名次。

别人正在浏览...

暗过包荒闭钳壁坞不招架朝冠成语宸严尺蠖求伸赐死刁难跌宕昭彰定光第一国际端辞堕坏烦渎腐殖质告止幡化国谎词华使惠允昏主嘉客建茗结石禁喝纪念册救穷课与诳赏梁园虽好,不是久住之乡篱畔逻护炉算子緑石砚马鬐穆王内姻怒容痞块铅膏邛笼纫佩瀜瀜色晕沙棠舟圣令笙咽慎节手作四季调僮史同心合力退厅王城威霁嵬巍纹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