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 陶 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唐 陈陶 ,以诗名,兼释、老学,自号 三教布衣 。”
“三教布衣”是南唐诗人陈陶的自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三教”指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体系,“布衣”原指平民穿的麻布衣,后引申为未入仕的普通人。该词组合形容陈陶融合三教学说,却甘于隐逸、不慕权贵的生活态度。
陈陶是南唐时期诗人,精通释(佛)、老(道)之学,擅长天文历法,隐居山林修炼,最终去向成谜。他以“三教布衣”自称,既表明学术造诣,又强调淡泊名利的品格。
多用于赞颂淡泊名利、学识渊博之人,或描述古代文人隐士风骨。例如:“他虽才华横溢,却如三教布衣般寄情山水。”
注:以上解析综合《海录碎事》等古籍记载及权威词典释义,欲查完整出处可参考、5、9的原始文献。
《三教布衣》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素质高尚但身份低微,主要指没有官职或官衔的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好比三教(儒教、道教、佛教)的布衣一般。这个成语源自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三教九流十三官》,用来形容主人公王安石的倔强和正直。
成语《三教布衣》的拆分部首是一、衣、教,拆分笔画分别是一画、二画、八画。
繁体字写法为「三教布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为「三敎布衣」。
他虽然出身低微,但一直以来都是个三教布衣,追求真理的执着让人钦佩。
- 三教九流(形容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 - 布衣之交(形容平等交往的友谊)
平民、庶民、百姓
显贵、达官显贵、高官显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