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教布衣的意思、三教布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教布衣的解释

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 陶 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唐 陈陶 ,以诗名,兼释、老学,自号 三教布衣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教布衣”是南唐诗人陈陶的自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三教”指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体系,“布衣”原指平民穿的麻布衣,后引申为未入仕的普通人。该词组合形容陈陶融合三教学说,却甘于隐逸、不慕权贵的生活态度。

二、人物背景

陈陶是南唐时期诗人,精通释(佛)、老(道)之学,擅长天文历法,隐居山林修炼,最终去向成谜。他以“三教布衣”自称,既表明学术造诣,又强调淡泊名利的品格。

三、文化内涵

  1. 精神追求:象征超越世俗名利,注重内在修养与思想融合。
  2. 隐逸象征: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记载其事迹,成为文人隐士的典型代表。
  3. 身份标识:古代“布衣”多指未出仕的读书人(如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此处更凸显三教兼修的特殊性。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赞颂淡泊名利、学识渊博之人,或描述古代文人隐士风骨。例如:“他虽才华横溢,却如三教布衣般寄情山水。”


注:以上解析综合《海录碎事》等古籍记载及权威词典释义,欲查完整出处可参考、5、9的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教布衣》的意思及来源

《三教布衣》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素质高尚但身份低微,主要指没有官职或官衔的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好比三教(儒教、道教、佛教)的布衣一般。这个成语源自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三教九流十三官》,用来形容主人公王安石的倔强和正直。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三教布衣》的拆分部首是一、衣、教,拆分笔画分别是一画、二画、八画。

繁体字写法及古时候汉字写法

繁体字写法为「三教布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为「三敎布衣」。

例句

他虽然出身低微,但一直以来都是个三教布衣,追求真理的执着让人钦佩。

组词

- 三教九流(形容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 - 布衣之交(形容平等交往的友谊)

近义词

平民、庶民、百姓

反义词

显贵、达官显贵、高官显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