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變故後唯一存在的人或物。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見隳壞,而 靈光 巋然獨存。”《南史·何胤傳》:“尋而山發洪水,樹石皆倒拔,唯 胤 所居室巋然獨存。” 唐 張說 《贈陳州刺史義陽王碑》:“髫髮覊孤,託身炎厲;藐是餘慶,巋然獨存。” 明 袁宏道 《場屋後記·缑山》:“古蹟皆荒,唯 天後 碑刻,巋然獨存。”
“巋然獨存”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經過變故後唯一幸存的人或事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更多例句及曆史典故可通過[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來源查看。
《巋然獨存》是指一個人或事物在衆多對象中獨立、突出存在的意思。它表達的是某個事物異常顯著并與衆不同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巋(山部)+ 臤(地部)+ 乚(乙的變體),總計10畫。
來源:《荀子·勸學》:“嶽陽鄞君,聰明而好學,思索多見。惟其所見與所聞者,巋然獨存。”
繁體字:巋然獨存。
古時候漢字寫法:巋然獨存。
例句:
1.在他的社交圈中,她以其出色的才華和魅力,巋然獨存。
2.他的學術成就使他在這個領域中,巋然獨存。
組詞:巋然、獨存。
近義詞:獨一無二、獨樹一幟、獨具匠心、與衆不同。
反義詞:與人争輝、黯然失色、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