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逃之薮的意思、逋逃之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逃之薮的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逃之薮

释义:指逃亡者藏匿聚集的场所,常比喻罪犯或恶势力庇护所。


一、字义解析

  1. 逋(bū)

    • 本义为“逃亡”,《说文解字》释:“逋,亡也。”
    • 引申为拖欠(如“逋欠”)、拖延(如“逋留”)。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逃(táo)

    • 躲避、逃亡,《广雅》注:“逃,避也。”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薮(sǒu)

    • 原指水浅草茂的湖泽,《周礼》载:“泽薮曰薮。”
    • 后喻人物聚集处,如“渊薮”。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二、典故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今商王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描述商纣王收容天下逃犯,后演变为固定成语。

来源:《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


三、现代用法


引用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典故考据源自《尚书》及历代注疏,现代用法参考规范词典,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逋逃之薮”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逋逃之薮(拼音:bū táo zhī sǒu)指逃亡者藏匿或聚集的地方。其中:

二、出处与演变

  1. 最早记载:出自《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意为某地成为天下逃亡者的聚集地。
  2. 历史用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郑国逋逃之薮也”,表明郑国曾是逃亡者的庇护所。
  3. 现代含义:现多用于形容藏匿不法之徒或负面事物聚集的场所,带有贬义色彩。

三、结构与用法

四、例句与引用

五、补充说明

“薮”字的选择体现了自然屏障的遮蔽性,呼应逃亡者需隐蔽的特点。该成语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常见,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八真珠抱默边火避风不好参稽铲头赤旗楮鸡村庄弹算诞纤打战战趓楼奉义副産物敷寻告别隔火好事多悭合拢厚答花房黄囊汇解火旂键垫謇謇穽陷进就进锐退速僦匮九维絶精军首考期莱塞离亭马螘草梅萼母亲节泥守牛尾狸热剌剌肉乎乎三十六书掺手舍监收帐台背田业贴赠通厚王使宪法飨馈衔乐闲宵小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