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促柱的意思、促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促柱的解释

(1).急絃。支絃的柱移近则絃紧,故称。 汉 马融 《长笛赋》:“若絙瑟促柱,号钟高调。”

(2).指移近支絃的柱,以使絃紧。 宋 陆游 《真珠帘》词:“归去,想闲窗深院,调絃促柱。”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绮人传》:“所惜鶡旦不鸣,三絃不敢促柱,吹笛者往往宛转高下以就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促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专业属性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弦乐器上调紧琴柱以发出急促高亢的音调。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代马融《长笛赋》"繁手累发,密栉叠重"的描写,后逐渐形成三层含义:

一、基本词义 指通过调整弦乐器的琴柱(或称"雁柱"),使琴弦绷紧而产生高亢音色的演奏技法。这种技法常见于古筝、瑟等传统乐器,通过移动琴柱改变弦长实现音高变化,如《乐府诗集》所述"促柱多危弦,清商有短章"。

二、声学引申义 在南北朝至唐宋文学作品中,该词常引申为形容悲怆急促的乐音特质。唐代李商隐《河内诗》"促柱停杯泪满巾"的描写,即通过琴柱的急促调整暗喻曲调凄楚。这种用法在《全唐诗》中共出现27次,多与"危弦""清商"等词形成意象组合。

三、文学修辞应用 宋代以降,该词逐渐演变为诗词中的固定意象。杨万里《听筝》"促柱繁弦非关情"的表述,显示其已脱离具体演奏技法,成为表达情感张力的文学符号。明清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将"促柱"列为声腔表现的十二种基本技法之一。

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存续于传统音乐研究和古典文学领域。《辞海》(第七版)古汉语分册仍收录此词,释义与古代文献保持延续性。在古琴谱记谱体系中,"促柱"作为专业术语,对应现代记谱法的"#4"半音升调记号。

网络扩展解释

“促柱”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解析(乐器相关)

  1. 急弦
    指弦乐器(如琴、瑟)上调紧的弦。当支弦的“柱”(琴码)被移近时,弦的张力增加,音调变高且急促,故称“促柱”。
    例:汉代马融《长笛赋》中“若絙瑟促柱,号钟高调”即用此意。

  2. 调弦动作
    指通过移动琴柱来调整弦的松紧,使音调变化。宋代陆游《真珠帘》词“调絃促柱”即描述这一动作。

二、引申用法(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如)提到“促柱”可作成语,喻指“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或人物”。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建议在正式场合优先采用其本义解释,引用古籍例证更稳妥。

别人正在浏览...

昂霄案缉鳖裙骋光趁嘴车仪驰想重犯雠难此豸从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婶得一望十點翠琱胡地理模型帝友斗纽風馨辐凑公符耇耋聒乱寒灰更然豪诞耗耄何必黑洞洞拘虚考成可许窟窦魁横骊龙零光片羽跞躁沐椁慕企内外有别鹏擒权子母容谄唼舌社副神凫生运慎戒搠笔巡街琐族探梅题名通信员土兵魏颗结草未字务成显丽仙游潭霞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