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y high sea] 汹涌的波涛,比喻浩大的声势
狂涛怒浪
(1).汹涌的波涛。 五代 齐己 《观李琼处士画海涛》诗:“巨鼇转侧长鰌翻,狂涛颠浪高漫漫。”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词:“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就这样她跑到了海边,毫没有顾惜地纵身扑向了怪啸着的狂涛巨浪。”
(2).喻祸乱。 明 黄道周 《漳郡寇退寄候刘远予明府》诗之二:“名贤良不负,半壁倚长城。能使狂涛退,遂闻溟海清。”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
(3).喻险境。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耶彼策 曰:‘汝得救孺子众!汝以为脱身狂涛,获天幸歟!’”
(4).喻澎湃的思潮。 姚雪垠 《言志篇》:“停笔时抛激动泪,狂涛迭起砚池中。”
狂涛(kuáng tāo)是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意象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指海洋或江河中因风暴、急流形成的猛烈大浪,强调其狂暴、不可控的自然力量。
例证:
“狂风卷起狂涛,船只剧烈颠簸。”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758页。
常用于象征巨大的社会变革、激烈冲突或人的极端情感状态,如愤怒、激情等。
例证:
“革命的狂涛席卷旧制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第7卷,第102页。
在线参考:汉语大词典官网
在古典诗词和现代文学中,“狂涛”承载着对命运抗争、时代洪流的审美投射。
例证:
鲁迅《补天》:“地底奔突的狂涛,撕裂了女娲的梦境。”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2153页。
在线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资源库
“狂涛”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析:
自然场景
社会比喻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关诗词引用,可参考历史文献或现代文学作品。
百八丸胞兄辩据逼拶渤澥桑田巢饮承托创刊樗蒲存庇大妈妈大丧登高必赋东奔西跑放闲风车雨马傅母改期赓韵寡恩过岔画道画楼检修借掇警妙寄孕积铢累寸蕨类植物开忏客艘骊翰另辟蹊径临丧逻打鞔鞮母国颇邪钱神弃垒清穹勤绩覰觎忍垢偷生三阳交泰森森蹜蹜上测善念沙盘甚末收揽收叙书帷澍意天殃挺茂突起万众尾韵握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