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y high sea] 洶湧的波濤,比喻浩大的聲勢
狂濤怒浪
(1).洶湧的波濤。 五代 齊己 《觀李瓊處士畫海濤》詩:“巨鼇轉側長鰌翻,狂濤颠浪高漫漫。”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用些語再題瓢泉》詞:“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就這樣她跑到了海邊,毫沒有顧惜地縱身撲向了怪嘯着的狂濤巨浪。”
(2).喻禍亂。 明 黃道周 《漳郡寇退寄候劉遠予明府》詩之二:“名賢良不負,半壁倚長城。能使狂濤退,遂聞溟海清。” 陳毅 《遊柏林失不雷河》詩:“狂濤興起,人間戰禍。”
(3).喻險境。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耶彼策 曰:‘汝得救孺子衆!汝以為脫身狂濤,獲天幸歟!’”
(4).喻澎湃的思潮。 姚雪垠 《言志篇》:“停筆時抛激動淚,狂濤疊起硯池中。”
狂濤(kuáng tāo)是現代漢語中具有豐富意象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指海洋或江河中因風暴、急流形成的猛烈大浪,強調其狂暴、不可控的自然力量。
例證:
“狂風卷起狂濤,船隻劇烈颠簸。”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758頁。
常用于象征巨大的社會變革、激烈沖突或人的極端情感狀态,如憤怒、激情等。
例證:
“革命的狂濤席卷舊制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7卷,第102頁。
線上參考:漢語大詞典官網
在古典詩詞和現代文學中,“狂濤”承載着對命運抗争、時代洪流的審美投射。
例證:
魯迅《補天》:“地底奔突的狂濤,撕裂了女娲的夢境。”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2153頁。
線上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資源庫
“狂濤”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析:
自然場景
社會比喻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現代文學作品。
飽和烴編廛扁蒲秧碧瓐殘軍敗将策事趁打哄程役蹙毬大莫捯騰燈市凋換迪吉釘坐梨東報二系仿宋體廢辍風筝幹韻狗碰國防大學胡蘿蔔素匠成進屦絶倫快慰枯毀辣乎乎樂民李郭舟林藹倫敦羅纓門勇平安秦學棄其餘魚雀瓦容保宂口三猛紗囊施針爽惑慝人甜冰頹綱隤陷脫聲脫氣晚朝亹亹文章家纖發湘燕孝慕狎視下水船寫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