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税的意思、矿税的详细解释
矿税的解释
旧称矿业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南京贡船》:“十年前矿税盛行,阉人流毒,輒於 寳坻县 创为银鱼厰,与南对峙。”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矿政》:“自 明 之晚季,以矿税为厚歛之端,宦竖四出,徵求无艺,有司因之苛派百姓,海内骚然。”
词语分解
- 矿的解释 矿 (礦) à 地层中的自然物质,开采出来有用:矿藏(俷 )。矿产。矿苗。矿泉。矿层。矿床。矿源。油矿。金矿。 开采矿物的场所:矿井。矿坑。下矿。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税的解释 税 ì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矿税(kuàng shuì)指政府对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所征收的税费。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字义拆解
-
法律与政策内涵
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矿税主要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及相关法规,对在我国领域和管辖海域开采应税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其主要目的是:
- 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因资源禀赋、开采条件不同产生的收益差异。
-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税收杠杆引导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 增加财政收入:为公共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征收通常根据矿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并考虑不同矿种、地区、开采条件实行差别税率或从价计征、从量计征方式[来源: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 资源税政策解读]。
-
历史沿革
“矿税”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尤其在明代中后期(如万历年间)曾特指由皇帝派遣宦官直接到地方征收的矿业税费(即“矿监税使”),因其征收过程常伴随横征暴敛、侵扰地方,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矛盾之一[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 中国历史·明代经济]。
矿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开采特定自然资源(矿产品)的行为课征的一种税收,兼具财政筹集、资源调节和环境保护的功能,其具体征收范围、方式和标准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网络扩展解释
矿税是历史上对矿业活动征收的税种,其含义和背景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矿税(以明代为例)
- 定义与背景
矿税最初是明朝对有色金属征收的特别税,但万历年间演变为开矿与榷税(专卖税)的合称。明神宗为增加宫廷收入,派遣宦官到各地强制开矿、征税,范围从直隶扩展至河南、山东等地。
- 社会影响
因征税手段严苛,宦官滥用职权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甚至引发地方动荡。例如,明末文人沈德符记载“矿税盛行,阉人流毒”,反映了其负面影响。
二、近现代矿产资源税
- 定义与演变
现代资源税是国家对采矿权人征收的税种,属于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的一部分。1914年北洋政府《矿业条例》规定按矿产市价10%-15%征税,1930年国民政府进一步规范。
- 征收范围与标准
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等7类资源,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的单位或个人,部分情况由收购方代扣税款。
- 改革方向
早期采用从量定额计征,后逐步调整为从价计征,以更贴合市场变化。
三、古今差异
- 古代矿税:侧重皇室敛财,缺乏规范,易滋生腐败;
- 现代资源税:纳入财政体系,强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或现代税率,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税务部门公示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爱者如宝按籍百为保任背云镖局碧鸡坊不堤防不穷参撤倡议赤紧的法后王防録放诸四海而皆准封包负山耕者有其田古胡骨苏弘简猴刺脱咶耳环涛花榭嘑尔佳节甲米接境解语杯进导九壤既已掎蹠炬火砍削粮饷陵慢洛阳才子鹭朋鸥侣芒达曼陀门户人家秘文拗句佩黻清商怨劝降嬗代上层社会上圣捎信申约诗痴石南时物授课水囊万人之敌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