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既已的意思、既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既已的解释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既已”是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及用法:

1. 表示“已经”(强调动作完成)
常见于描述既定事实,如《庄子·逍遥游》中“天下既已治矣”,指天下已经治理妥当。晋代陆机诗句“前路既已多”,则用“既已”说明前路艰险已成事实。

2. 表示“已经过去/完结”(侧重时间或事件的结束)
如《汉书》记载“既已之事,不须復发”,指已完结的事情无需再提。宋代欧阳修在《时论·塞垣》中描述历史事件时,也用“既已”强调事件结束后的结果。

3. 表示“既然已经”(引出因果逻辑)
用于连接前提与结论,如苏轼诗句“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表达“六经既然已毁,石鼓也难逃厄运”的推论。鲁迅在杂文中也以此结构分析社会现象。

其他信息:

例句参考:

通过经典文献的引用可见,“既已”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表达时间与逻辑关系,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既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既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或存在过。它可以用来表示过去某个时刻已经过去,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动作已经完成。这个词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连词或副词。

既已——拆分部首和笔画

“既”字的拆分部首为日字旁,拼音为"ji",康熙笔画为5画。而“已”字的拆分部首为人字旁,拼音为"yi",康熙笔画也为5画。

既已——来源

“既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既”和“已”这两个字形容某个动作或状态已经存在或完成。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逐渐合并成为一个词语,即“既已”。

既已——繁体

在繁体字中,“既已”可以写作“既已”。

既已——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据史书记载,古代的“既”字形状与现代相似,都是“日”字旁加上一点,但是“已”字的写法与现代不同,古代的写法为“己”字上加上两点。

既已——例句

1. 他既已到达了目的地,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

2. 她认真思考了片刻,既已决定尝试一下。

3. 我们既已同意了这个计划,就应该全力以赴。

既已——组词

已然、既往、既然、已经

既已——近义词

已经、曾经、已过

既已——反义词

尚未、还未、未曾

别人正在浏览...

阿佛洛狄忒案部暗转报効爆竹八圻逼趁补裨曹辈充实答带等由吊床钓丝竹饿虎之蹊梵夹風張風勢稿门跟捕寡母关节痛行货鹤惊宏毅黄蕋胡宫家君姣孋急脚递今本静襟灵怀流铄六阳魁首陋邦躶軆麻苴盲左猛憨嗫唲牛口之下蟠亘跑路破朵妾身清平秦皇岛市秦瑟求神拜佛曲辨丧胆游魂抒心提升妄诛玮宝涡轮机详覆项饰响振晓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