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显著彰明。《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郑玄 笺:“孔,甚;昭,明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曾无暂应,皆咎在无缘而反诬,至法空搆。呜呼,神鉴孔昭,侮圣人之殃,亦可畏也。”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激扬之水兮,白石有凿。 李公 之来兮,雪 虞 人之恶。厥德孔昭,折狱既清。五教大行,殷云雷之声。”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爰宅将军,为门为殿,天子之命,显应孔昭。”
“孔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词义核心
“孔”在此处为副词,表示“非常、十分”;“昭”意为“明显、光明”。组合后指“非常显著、极为彰明”。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意为“宾客的德行名声非常显赫”。
古籍引用
该词多见于经典文献,如南朝宗炳《明佛论》中“神鉴孔昭”,唐代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中“李公之来兮,雪虞人之恶”,均强调“显著”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姓名学分析,可参考《诗经》相关篇章及传统姓名学资料。
《孔昭》是一个中国姓氏中较为罕见的一个,通常用作人名。它可以作为姓氏,也可以作为名字。作为姓氏时,是指家族中打破了以往的阻碍,迈向光明的人。作为名字时,它代表着明亮、聪明、有智慧的个体。
《孔昭》的拆分部首是“子”和“日”,其中“子”是主要部首,位于左侧;“日”作为辅助部首,位于右侧。它总共有12个笔画。
《孔昭》的姓氏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孔子,即孔夫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之一。他弘扬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钦佩,因此,一些人将其姓名中的“孔”与“昭”结合,为了表达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和推崇。
《孔昭》的繁体字为「孔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孔昭的写法可能略有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不会改变其基本含义。因此,《孔昭》这个词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大致仍然保持不变。
1. 他是我们家族中的孔昭,智慧过人,深受尊敬。
2. 她取名孔昭,希望她未来能成为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孩。
组词示例:孔隙、昭示、孔敬。
近义词示例:聪明、明亮、贤明。
反义词示例:愚笨、糊涂、昏暗。
【别人正在浏览】